西川新村的晨雾刚漫过篱笆,张叙舟的血链突然腾空而起。三十六颗链珠在空中分成两串,一串泛着蓝光沉入地脉,一串凝着红光汇入岷江,在水面拼出完整的双生符——这是132章地宫冰符的简化版,也是自122章双生血链共振后,首次实现"地水双通"的具象化。
苏星潼的银簪在江滩划出涟漪。簪尖触及水面的刹那,整条岷江突然泛起青光,水底沉睡的护江石串成光带,与新村地基里的百枚雀像形成共振。"是都江堰的老阵被激活了!"她望着远处模糊的山影,那里曾是1995年父亲布下的地脉枢纽,此刻正传来青铜雀像特有的嗡鸣。
周掌柜举着检测仪跑来,屏幕上的护江力数值正稳定在80点——比134章收尾时暴涨15点。"地脉流速恢复正常,地煞浓度降到安全值以下!"他指着数据曲线,"特别是双生符生效后,江水里的净化因子翻了三倍,这是118章以来最稳定的状态。"检测仪边缘的雀像标识突然亮起,投射出西川全域的地脉网络图,原本断裂的节点己全部连通。
小宝的琉璃福娃悬浮在江面上,娃娃的手掌对准都江堰方向。福娃投射的全息影像里,两千年前李冰治水时埋下的青铜雀像正在发光,与新村地基里的雀像形成古今对话。"它们在说准备好了。"小宝突然拽张叙舟的袖子,"福娃感应到长江那边有很大的浊流,比西川的地煞凶十倍。"
穿零七式制服的队员们正在拆除临时诊疗点。最后一张理疗床搬走时,床脚的地面渗出清水,水里浮着片嫩绿的江芽——这是117章江芽露的原生形态,只有在地脉完全净化的区域才会生长。苏星潼用银簪挑起江芽,嫩芽接触簪尖的瞬间,化作道青光飞入岷江,江面上顿时绽开成片的莲形水纹。
地方日报的记者踩着露水赶来,相机镜头对准了江面上的双生符。红光与蓝光交织处,有小鱼群正逆流而上,鱼鳞在符纹中闪着银光。"这就是地水双通的奇观!"记者对着录音笔解说,昨夜刚发的《西川重建特刊》还揣在怀里,头版照片里的护江新村,此刻正与江景构成完整的八宅风水图。
张叙舟的血链突然指向东南方,链珠震颤的频率与132章地宫冰符的波动一致。青铜滤片从口袋里滑出,背面浮现出长江流域的缩略图,数个标红的险段正在闪烁,最刺眼的一处恰好在入海口附近。"那里是黑袍人的老巢。"他指尖划过滤片,"124章跨市传导时就感应到异常,现在地脉通了,该去清算了。"
周掌柜指挥队员往船上搬运物资,江芽露的绿玻璃瓶在晨光里码成方阵,每个箱子上都贴着双生符。"按护江力80点的标准备的,足够应对中等地煞污染。"他翻开清单,上面列着改良版的净化符、嵌着护江石的救生衣,还有按133章志愿者培训手册新制的急救包,"连船锚都缠了雀像纹布条,能稳住水底阵脚。"
苏星潼的银簪在船头画出导航线,线的尽头与都江堰的雀像光带连成首线。她突然发现银簪表面多了层水膜,水膜里映出长江险段的画面:漩涡正卷着黑色浊流,水底隐约可见蚀江符组成的大阵。"是离九运的预兆。"她抬头望向张叙舟,"黑袍人想借长江地脉动荡,重演1995年的湄南河事件。"
小宝把福娃放进特制的防水盒,琉璃娃娃的光芒透过盒身,在甲板上投射出长江流域的护江点分布图。"渝州、嘉州的加盟商都发来了消息,说愿意派船支援。"他指着图上闪烁的红点,"131章捐的水精设备也能用上,正好试试净化漩涡的效果。"
正午的阳光首射江面,双生符的光芒与日光融合,在水面凝成道巨大的光桥。张叙舟站在船头,血链与江底的护江石产生共鸣,整艘船开始微微震颤。滤片在他掌心发烫,新显的字迹带着决绝:"八十力通地与水,一江浊浪待澄清"。
地方日报的号外在新村传开,头版用加粗字体写着《西川定,长江动——护江队将远征险段》,配图是张叙舟站在船头的背影,血链红光与江景相映成辉。买报的老汉摸着报纸上的双生符图案,突然想起1995年护江人留下的江芽露瓶,瓶底的纹路竟与报纸上的符纹一模一样。
船鸣笛启航时,新村的雀像雕塑突然集体转向东南。岷江的水流顺着双生符的指引,在船后推起三道水浪,浪尖泛着青光,像三只会引路的水鸟。张叙舟望着渐远的西川峡谷,知道这里的安宁只是开始——长江深处的浊流正在等待,而护江力80点的血链,己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