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资源禀赋(稳定的现金流):
·农业:渭河上游河谷是产粮区,能养活他的“员工”(军队和百姓)。
·畜牧业:盛产战马和牛羊,保证了“军事机动性”和“蛋白质供应”。
·盐业:拥有盐池等资源,相当于掌握了“财政大权”和“民生必需品”。
·这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绰绰有余,不太依赖外部“输血”。
3。人力与社会结构(忠诚的团队与兵源):
·核心团队:以隗氏宗族为首的陇右本地豪强,利益深度绑定,忠诚度高,掌控着地方武装和资源。
·员工基础:当地汉族与胡族杂居,民风彪悍,尚武精神浓厚,提供了优质且战斗力强的“兵源”。
·外脑支持:吸纳了大量从中原避乱而来的知识分子,解决了“管理人才”和“品牌宣传”问题。
总结起来就是,隗嚣的“陇右集团”可谓是实力超群、资源丰富。它不仅拥有广袤的地盘,还掌握着丰富的资源,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文化资源都十分充足。这样的集团就如同一家拥有“垄断性资源”、“核心技术壁垒”和“稳定现金流”的“西北独角兽”企业一般,其价值难以估量,估值极高!
第西部分:内部矛盾——战略方向的“路线之争”
当然,再好的公司内部也有矛盾。隗嚣的核心管理团队,在“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形成了两大派系:
·“归附派”(以马援、申屠刚为代表):
·主张:认为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刘秀的“东汉集团”是更具潜力的“行业龙头”,应该尽早“被并购”,团队还能拿到好“期权”。
·代表人物马援:曾亲自作为“尽调团队”负责人,去洛阳考察过刘秀。回来后就成了“刘秀吹”,极力劝说隗嚣:“老板,刘秀这人靠谱,格局大,能力强的离谱(才明勇略,非人敌也),跟他混有前途!”可惜隗嚣当时没听进去。
·“割据派”(以王元、王捷为代表):
·主张:认为咱们陇右条件这么好,凭什么给别人打工?应该凭借地利自立,搞“精陇分子”,甚至应该“东收三辅(关中),西取河西”,搞一个更大的“西北独立王国”!
·代表人物王元:他的话语充满了激情和鼓动性:“老板啊,您瞧瞧咱们所占据的这片地盘,那可是得天独厚啊!只要咱们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能过上无比滋润的生活啦!但如果您觉得这样太过平淡无奇,觉得有些无聊,那也没关系啊!咱们可是有着相当强大的实力呢,可以毫不畏惧地杀出重围,去争夺那广袤的天下!就算到最后事情没有成功,咱们也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咱们还有这个‘保险库’可以藏身啊!躲在里面,做个逍遥自在的‘富家翁’,那日子岂不是美哉?”
这番话犹如一把火,瞬间点燃了隗嚣内心深处的渴望和野心,仿佛句句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目前的局势对于刘秀来说非常不利,“割据派”在这场争斗中明显占据了上风。隗嚣原本就心怀野心,如今更是被这种局势所激发,他对刘秀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隗嚣开始对刘秀表现出一种暧昧不清的态度,不再像以前那样坚定地支持他。相反,他与蜀地的公孙述之间的联系却日益密切,两人之间似乎有着某种默契。
隗嚣和公孙述之间的“眉来眼去”让人不禁怀疑他们是否正在策划一个新的“反刘秀联盟”。如果这个联盟真的形成,那么刘秀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刘秀看着这份“尽职调查报告”,眉头紧锁。隗嚣这家“西北独角兽”,软硬不吃,态度摇摆,成了他心头一根最大的刺。硬打?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放任不管?又怕他真和公孙述联合起来,后患无穷。
就在刘秀为此头疼不己的时候,一份来自河西走廊的“合作意向书”,悄然送到了他的案头。发送这份“意向书”的,是另一位西北地区的实力派人物——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