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刘秀是天命之人 > 第46章 新旧交替(第1页)

第46章 新旧交替(第1页)

第46章定都洛阳—刘玄的结局:新总部的战略选址与前CEO的悲惨谢幕

上回书说到,刘秀凭借“诚信经营”的口碑(指水为誓),成功拿下了洛阳这块“优质资产”,实现了东汉集团上市后的首个重大项目“开门红”。站在洛阳宏伟的城墙上,刘秀和他的“核心管理层”开始考虑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公司总部,到底应该设在哪里?

“总部选址”的深度调研报告

当时,备选的“总部基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刚刚攻克、地处中原的洛阳,另一个则是还在混乱中的西汉旧都长安。

这可绝对不是像如今挑选办公室那样简单的事情啊!它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其重要性和复杂性简首超乎想象。这不仅关乎着未来的战略布局,还会对资源的调配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可能首接塑造整个“品牌形象”呢!

刘秀集团内部为此没少开会讨论,相当于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商业地产分析”。

支持定都洛阳的一派,拿出了详尽的“数据分析”:

1。紧靠核心“投资人”与“供应链”:刘秀的崛起,离不开河北豪族集团(耿、吴、彭等)的鼎力支持,他们是公司的“天使投资人”和“核心供应商”。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河北相对较近,这使得信息传递和人员往来更为便捷,能够有效地加强与河北的联系和控制。如此一来,可以确保所谓的“后方根据地”保持稳定,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然而,如果将总部设置在遥远的长安,一旦与河北的“投资人”关系发生变故,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毕竟,距离遥远可能导致沟通不畅、信息滞后,进而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长距离的交通和通讯成本也会增加,给运营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从优化“股东关系”的角度来看,将总部设在洛阳显然更为明智。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维护与河北的合作关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潜在风险,确保事业的顺利推进。

2。掌控“新兴市场”,物流成本低:洛阳位于“天下之中”,是控制关东(崤山以东)广大地区的绝佳位置。关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是重要的“税赋来源地”和“兵源市场”。

不仅如此,洛阳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黄淮平原,其水运交通异常便捷。这意味着洛阳拥有一条天然的“低成本物流通道”,能够轻松地调集来自东部地区的财富和物资。相比之下,关中地区历经连年战乱,经济遭受重创,产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心化”现象。此外,由于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关中地区的运输成本相对较高,这无疑给物资的调配和流通带来了诸多不便。

3。品牌形象好,避免“负面资产”关联:长安虽然是前朝旧都,品牌知名度高,但此刻正被赤眉军和更始政权的残余势力蹂躏,城市残破,形象负面。如果此时把总部搬去长安,很容易让用户(百姓)产生不好的联想,甚至被当成“更始集团2。0”。

而洛阳这座城市可不简单,它可是东周时期的故都啊!这里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拥有着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选择洛阳作为新的根据地,不仅能够借助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强调“中兴汉室”的正当性,更可以在此基础上打造一个全新的、充满魅力的“品牌形象”。

想象一下,当人们提起洛阳,脑海中浮现的不再仅仅是古老的历史遗迹,还有那个正在崛起的、充满活力的新“汉室”。通过对洛阳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我们可以赋予“中兴汉室”这个品牌更多的内涵和价值,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样一来,“中兴汉室”将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根基的、令人向往的品牌形象。它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为实现真正的“中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4。规避风险,战略主动:当时赤眉军几十万人在关中与更始政权死磕,长安就是个巨大的火药桶。此时贸然进入关中,很容易被卷入混战,消耗自身实力。待在洛阳,可以坐山观虎斗,保持战略主动,等他们两败俱伤再出去收拾残局,不香吗?

这份“调研报告”说服了刘秀和大部分高管。于是,刘秀拍板决定:定都洛阳!

公元25年10月,在进入洛阳后不久,刘秀正式下诏,宣告洛阳为东汉王朝的新都城。

这意味着,东汉集团的总部正式从河北鄗城这个“临时办公点”,迁入了位于中原核心区的“5A级甲级写字楼”——洛阳皇宫。这一决策,深刻地影响了未来近两百年的历史走向。

前CEO的悲惨谢幕:刘玄的“破产清算”

就在刘秀意气风发地入驻新总部,忙着“装修办公室”(修复宫室、建立制度)的时候,西边传来了他那位“前老板”、更始集团CEO刘玄的最终消息。那消息,堪称一部“创业公司CEO失败案例”的教科书。

咱们把镜头拉回长安。自从刘玄和他的绿林系“高管”们入驻长安未央宫后,就彻底开启了“躺平摸鱼”模式。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从“推翻王莽,复兴汉室”迅速堕落为“捞钱享乐,内斗甩锅”。KPI?不存在的。用户体验(民生疾苦)?Whocares?

刘玄本人,这个被强行推上CEO位置的“幸运儿”,完全不具备管理一家“大型集团公司”的能力。他的日常就是躲在后宫开派对,把朝政交给一群不靠谱的“秘书”(宦官和佞臣)处理。

下面的“高管”们(王匡、张卬等)则像饿狼一样,疯狂地抢夺着地盘和利益,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私欲,完全不顾及长安乃至整个关中地区的百姓生活。

这些“高管”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搜刮民脂民膏,将原本应该用于改善民生的资源据为己有。他们不仅在长安城内横行霸道,还将这种恶劣的行为扩展到了整个关中地区,使得这片曾经繁荣的土地变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百姓们对这些“高管”们的所作所为深感愤恨,却又无可奈何。他们的生活被严重影响,生计艰难,社会秩序也因此变得混乱不堪。

这样的公司,不倒闭天理难容。

很快,强大的“竞争对手”——赤眉军集团,看准了更始集团的腐败无能,大举进攻关中。赤眉军可不像刘秀那么讲究“战略”和“口碑”,他们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流寇式”打法,破坏力极强。更始集团军心涣散,节节败退。

眼看着公司要“破产”,更始集团内部上演了最后一场丑陋的“高管内斗”。张卬、廖湛等“元老”觉得刘玄这个“吉祥物”没用了,打算把他绑了去跟赤眉军谈条件,搞个“管理层收购”(MBO)以求自保。计划泄露,刘玄提前动手,干掉了几个参与密谋的“高管”,但自己也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这个“前CEO”,此刻如同惊弓之鸟,单人独骑,狼狈不堪地逃出了曾经象征无限风光的未央宫。他试图抵抗,但毫无作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活命,他选择了“带资产投降”——肉袒(光着上身,古代表示谢罪),将象征最高权力的“传国玉玺”献给了赤眉军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

这场景,像极了一个破产公司的CEO,被迫交出公司的公章、营业执照和所有核心专利,祈求竞争对手给条活路。

投降之初,赤眉军还算“讲武德”,给了刘玄一个“长沙王”的空头衔,相当于给了个“名誉顾问”的虚职,暂时保住了性命。但刘玄的存在,对于新入主的赤眉军来说,始终是个潜在的“品牌威胁”和“精神象征”。果然,没过多久,更始政权的残余势力试图联系刘玄搞事情。赤眉军发现后,觉得留着这个“前朝CEO”夜长梦多,干脆派人把他勒死了。

就这样,曾经一度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看似前途无量的“更始集团”,在其CEO刘玄的“英明”领导下,仅仅支撑了两年多,就宣告彻底“破产清算”,连带着CEO本人也身死名裂。刘玄的失败,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他没有雄才大略,缺乏管理能力,更可怕的是在取得阶段性成功后迅速堕落,最终被市场(乱世)无情地淘汰。

他的死,也标志着绿林军为主的更始政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关中地区陷入了更大的混乱——赤眉军这家“流寇公司”虽然占据了长安这个“顶级写字楼”,却完全没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和长远规划,只知道破坏,不知道建设。

而这,对于己经定都洛阳、正厉兵秣马的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的良机。西边巨大的权力真空和混乱局面,正等待着他去填补和收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