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严子陵:未来皇帝的上铺兄弟兼吐槽搭档
上回书说到,刘秀同志凭借一句“仕宦当作执金吾”的著名宣言,成功在舂陵创业小组的第一次内部交流会上混了个脸熟,既表达了进取心(有限的),又没暴露太多真实想法(回家种地),堪称职场新人的完美话术范例。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刘秀躺在自家那张远不如太学宿舍坚硬的榻上,听着窗外熟悉的蛙鸣虫唱,脑海里挥之不去的,除了长安街执金吾那闪瞎眼的仪仗,更多的,却是那个总是翘着二郎腿、用最懒散的姿态说着最扎心话的江南才子——严子陵。
严子陵,字子陵(这名起的,跟没起一样),会稽余姚人。此君堪称刘秀长安太学副本里爆出的SSR级挚友卡,属性独特,功能强大,后期甚至开启了“无法招募”的隐藏成就。
如果用现代职场术语来定义严子陵在刘秀早期生涯中的角色,那他绝不仅仅是室友那么简单。他至少兼任了以下职位:
1。首席吐槽官(CTO-ChiefTauntingOfficer):负责精准打击刘秀(及一切看不惯现象)的虚荣、犹豫和不合时宜的天真。
2。反内卷顾问:在所有人都在疯狂内卷绩点时,提供“躺平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3。人间清醒剂:定期注射毒舌语录,防止刘秀被宏大叙事或自我感觉良好冲昏头脑。
4。免费心理医生:虽然治疗方式以“打击”为主,但效果奇佳。
5。未来帝王行为观察员:自带上帝视角,默默记录黑历史,以备日后调侃之用。
他们的初次见面,就充满了某种“命中注定的损友”气息。太学分配宿舍,刘秀抱着铺盖进去,就看到一个家伙己经占好了靠窗的下铺(黄金位置),正优哉游哉地翻着一卷闲书,嘴里还叼着根草梗(疑似违纪行为)。
刘秀本着礼貌的原则,打招呼:“同学,你好,我是南阳刘秀,字文叔。”那家伙眼皮都没抬,懒洋洋地回了一句:“哦,严光,字子陵。浙江的。”然后补了一句,“看你面相,不像来刻苦攻读圣贤书的啊?”
刘秀当时就有点懵。这开场白不按套路出牌啊?一般不都该说“幸会幸会,以后互相照应”吗?“那……像来做什么的?”刘秀忍不住问。严子陵这才放下书,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嘴角一翘:“像来……等风口的。”刘秀:“???”(内心OS:这人怕不是个算命的?而且看起来不太靠谱的样子。)
这就是严子陵,总能一句话穿透表象,首指本质。刘秀当时可不就是被家族“投资”来太学“镀金+积累人脉”,等待天下有变(风口)好做打算么?
同居(宿舍)生涯正式开始后,严子陵的“吐槽搭档”功能全面启动。
场景一:学术内卷现场当其他同学围绕“《尚书》某字古今文释义考据”卷得昏天黑地,试图在博士面前刷存在感时。刘秀(有点焦虑):“子陵,他们说的好多引据我都没看过,要不要去图书馆补补课?”严子陵(瘫在床上):“补啥?那玩意儿除了考试还能干啥?能当饭吃还是能涨薪水?有那时间不如琢磨琢磨王莽为啥要把官名全改成鸟兽虫鱼的名字,这不比经学有意思?”刘秀:“……”(虽然歪理,但莫名觉得有点道理?)
场景二:社交攀附现场有同学热衷于参加各种“学术沙龙”(实则是攀附权贵子弟的派对)。同学邀请:“刘文叔,今晚颍川郭氏的小公子组局,一起去呗?混个脸熟。”刘秀(犹豫中,想去又觉得无聊):“这个……”严子陵(插话,对刘秀):“你去干嘛?当人形背景板还是免费陪酒?人家聊的都是家里有多少矿,你上去跟人聊你家地里亩产几石稻谷?阶层不同,不要硬融,融了也是‘无效社交’,浪费时间。”刘秀(松了口气):“子陵兄说得对……”(成功找到不去的理由)
场景三:人生目标探讨现场(即刘秀发表“执金吾”宣言前传)某日渭水边,严子陵钓鱼(主要目的是发呆),刘秀在旁边看风景(主要目的是发愁未来)。严子陵:“文叔,毕业了想干啥?回南阳继承你那几亩薄田?”刘秀(叹气):“总得做点事吧。读这几年书,不能白读。”严子陵:“读书为啥就不能白读?体验过程不行吗?非得转化成生产力?你这人就是功利主义太重。”刘秀(无语):“……子陵,那你呢?”严子陵(甩竿):“我?我回家接着钓鱼。或者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躺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给朝廷打工?没兴趣。王莽老板那公司,看着就像要倒闭的样子,进去说不定还得背锅。”刘秀(被他的首白震惊):“慎言,慎言……”(但内心觉得他说得好有道理,甚至有点羡慕这种洒脱)
严子陵的吐槽,往往一针见血,剥去所有光环和伪装,露出事情最本质,甚至有些难看的核心。他就像活在刘秀身边的那个“冷静的自我”,时刻提醒他别飘、别装、别被忽悠。
但严子陵并非只是嘴毒。他聪明绝顶,看事极透。他那些看似玩世不恭的言论背后,是对时局深刻的悲观和清醒。他早就看出王莽新政的荒唐和天下将乱的征兆,所以他选择“预判性躺平”——既然大厦将倾,何必忙着去里面添砖加瓦或者擦玻璃?不如离远点,免得被砸着。
他对刘秀的“毒舌”,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另类的保护和打磨。他看出刘秀不是池中之物(不然也懒得天天吐槽他),但又觉得这家伙身上有种过于认真的“轴”劲和道德包袱,需要时不时敲打一下,帮他卸下不必要的负担,看清真实的自己和现实。
比如,刘秀偶尔会因为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有点小包袱时,严子陵就会说:“醒醒,汉室宗亲现在打折甩卖,都快滞销了。你这身份,说出去人家可能以为你想蹭吃蹭喝。”刘秀:“……”严子陵:“真想成事,这身份顶多算个‘创业概念’,最终还得看‘产品力’和‘运营能力’。你自己要是坨烂泥,祖宗是刘邦也扶不上墙。”刘秀:(虽然扎心,但无法反驳,并且默默记下了“创业概念”、“产品力”这些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很厉害的词)。
可以说,在长安那几年,严子陵是刘秀最重要的“思维健身房”。和他互怼(主要是被怼)的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刘秀的心理承受能力、思辨能力和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这种能力,在未来的刀光剑影和权力博弈中,比任何经学知识都管用。
如今,刘秀回到南阳,耳边少了严子陵那熟悉的吐槽,反而有点不习惯了。面对大哥刘縯激情澎湃但风险极高的“创业计划书”,他多想严子陵能在旁边冷冷地来一句:“你哥这项目,商业模式清晰吗?现金流能跟上吗?团队核心竞争力是啥?就靠一腔热血和姓刘?天使轮融资(家底)烧完了怎么办?”
可惜,没有。
然而,命运的纽带并未断绝。某日,刘秀正蹲在地头研究土壤墒情,一封来自远方的信被送到了他手上。信封上那潇洒不羁的字迹,他一眼就认出来了——是严子陵!
迫不及待地拆开,信的内容一如既往地充满了严氏风格:
“文叔吾弟:见字如面(虽然你可能不太想见我)。闻汝己归南阳,重操旧业,甚好。至少饿不死。比留在长安这潭浑水里扑腾强。近日京城八卦:王莽老板又双叒叕改制度了,据说要把货币改成龟壳贝币,堪称‘金融骚操作の巅峰’,预计很快就能成功把自己作死。公司倒闭气氛浓郁,各部门都在摸鱼等散伙饭。吾近日于富春江畔觅得一绝佳钓鱼点,风景宜人,鱼傻且多。深感此地极适合‘躺平养老’及‘观察人类迷惑行为’。你若在那刘縯兄长的‘创业公司’干得不顺心,或者公司不幸A轮融资失败(大概率),欢迎来此入职我的‘无所事事有限公司’,职位: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陪我喝酒吐槽)。另:执金吾之梦尚存否?提醒一下,据最新消息,该岗位目前加班严重(京城治安差),且容易背锅(出事先抓卫戍司令),性价比极低。慎之慎之。——汝之挚友兼人生导师子陵于富春江摸鱼中”
读完信,刘秀忍不住笑出了声。这家伙,还是老样子。字里行间全是吐槽和摸鱼理论,但却悄悄传递了关键信息:长安局势越来越糟,天下大乱加速到来。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对刘秀处境的关心(以及对他大哥创业的不看好),甚至给他预留了一条“退路”——虽然这条退路是去当钓鱼搭子。
刘秀小心翼翼地把信收好。严子陵的存在,就像一个遥远的、清醒的坐标。无论南阳这边是“种田模式”还是“创业模式”,只要想到还有这么一个人在用一种完全超脱的方式活着,刘秀就觉得自己的心态能更平和一些,看问题也能更客观一点。
这个此刻在富春江边摸鱼的吐槽役,刘秀或许自己都没想到,他未来会成为光武帝无数次梦中都想“三顾茅庐”请出山,却始终请不动的那个“永远的白月光”和“终极的拒绝大师”。
他们的友谊,始于太学宿舍的上下铺,延续于书信往来的毒舌吐槽,最终将成就一段帝王与隐士之间千古流传的佳话。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在命运的安排下,成了彼此人生中那个最不像导师,却又影响深远的“上铺兄弟兼吐槽搭档”。
刘秀收起信,望向远方。南阳的风雨即将来临,而远在江南的严子陵,似乎己经准备好了瓜子板凳,准备远程“围观”他这位老兄弟,如何在这乱世之中,一步步把那个“执金吾”的微小梦想,扩容升级成一个谁也未曾料想的、庞大的帝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