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西边战赤眉—东边起狼烟:双线作战下的极限管理艺术
上回书说到,刘秀董事长在洛阳新总部,一边喝着茶,一边愉快地看着西边的竞争对手“赤眉集团”疯狂作死,把好端端的长安市场搞得乌烟瘴气,用户(百姓)差评如潮。就在他准备派出精锐“项目组”去关中“低价抄底”时,没想到啊没想到,自己公司的“大后方”和“老根据地”居然接连起火,冒出了两颗随时可能爆炸的“雷”!这就好比一家刚上市的公司,正准备大展拳脚收购对手,结果自家后院仓库着火,两个大区经理还带头闹罢工,简首是CEO的噩梦。
西线风云:邓禹的“猥琐发育”流战术
我们先看西线,刘秀派出的“关中项目组”负责人,是年轻却深得他信任的“战略规划大师”——邓禹。邓禹带着两万精兵,相当于一支“精锐市场开拓团队”,渡过黄河,进入了河东地区(今山西西南部)。
当时的情况是,赤眉军主力虽然占据了长安,但就像一群闯进奢侈品店的流浪汉,只知道胡抢乱砸,根本不懂经营,关中地区一片混乱,大大小小的“地头蛇”(豪强武装)各自为政。按理说,这正是趁乱夺取长安,抢占“市场龙头”地位的好机会。
但邓禹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稳和战略眼光。他给刘秀发回了一份详细的“市场分析报告”,核心思想就一句话:“猥琐发育,别浪!”(原文是“休兵养士,以观其变”)。
他分析道:
1。竞争对手正处巅峰(虽然后劲不足):赤眉军现在人多势众,虽然管理混乱,但战斗力还在峰值,此时跟他们正面硬刚,属于“高位接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划算。
2。我方资源有限:咱们就两万人,是精锐不假,但拼消耗拼不起。
3。最佳策略:咱们不如先别去核心市场(长安)凑热闹,转而攻略关中北部的上郡、北地、安定这三个郡。这地方相当于“下沉市场”,地广人稀,牛羊多,粮食也多(“土广人稀,绕谷多畜”)。咱们在这里“打野发育”,积累资源(粮草),训练队伍,坐看赤眉军在长安继续败人品。等他们内耗得差不多了,咱们再出去“收割残血”,它不香吗?
刘秀收到这份报告,虽然内心有点着急想进长安,但掂量了一下,觉得邓禹说得在理,于是批复:“准了!按你的节奏来。”这就体现了优秀CEO对前线经理的信任和放权。
邓禹于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他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平行西进,不首接挑战赤眉,而是稳扎稳打,蚕食关中北部的郡县,实力稳步增长。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赤眉军在长安实在混不下去了,粮草告急,于是决定全军放弃长安,向西流窜“找饭吃”。邓禹一看,诶?长安空出来了?这不就是“捡漏”吗?于是率军南下,兵不血刃地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长安城。
但邓禹还是太年轻,低估了“流寇”的反复性。赤眉军在外面绕了一圈,发现西边更穷,饭更难要,又想起长安的好(虽然被他们抢空了),于是掉头杀了回来!邓禹的部队在长安还没站稳脚跟,面对卷土重来、穷凶极恶的赤眉军,打了一仗,没占到便宜。
关键时刻,邓禹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智的决定:果断弃城!不跟这群“疯狗”在城里死磕,保存实力,撤出长安,继续回到北方“打野发育”。这一招“战略性放弃”,虽然面子上不好看,但避免了主力部队的惨重损失,体现了优秀的风险控制能力。刘秀虽然有点小失望,但也理解这是当前的最优解。西线战场,暂时进入了“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的相持阶段。
东线狼烟:后院起火的“管理危机”
就在刘秀关注西线邓禹的“猥琐流”打法时,东边和南边接连传来的消息,让他真的坐不住了——自家后院起火了!而且还是两处!
第一把火:南阳“明星经理”邓奉的反水
南阳是刘秀的“龙兴之地”,也是他的“老根据地”。守备南阳的,是他的亲戚兼爱将——邓奉。邓奉是刘秀姐夫阴识的侄子,属于“皇亲国戚”,而且能力出众,之前为刘秀守护南阳根据地两年,立下汗马功劳,是名副其实的“明星区域经理”。
然而,就是这位“自己人”,居然造反了!
原因让人吐血: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派“头号打手”、大司马吴汉率领中央军去南阳一带平定一些不服管束的小势力。吴汉这人,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行政管理能力是负分,作风简单粗暴。他的部队在南阳地区军纪败坏,跟土匪差不多,烧杀抢掠,搞得民怨沸腾。
邓奉作为家乡的守护者,看到吴汉的部队在自己地盘上如此胡作非为,祸害乡里,肺都气炸了!他可能心想:“老子辛辛苦苦维护的公司品牌和客户关系,全被你吴汉这厮给毁了!”在极度愤怒和“护犊子”心态的驱使下,邓奉做出了不理智的决定:起兵造反!他占据淯阳,公开反对刘秀,还击败了前来征讨的中央军。
邓奉反叛,性质极其恶劣。这不仅仅是少了一个将领的问题,更是动摇了刘秀统治的根基——南阳老家。这就好比公司的“创业元老”兼“销售冠军”,因为不满总部派来的“审计团队”瞎搞,一怒之下带着核心客户和团队另立门户了!这对刘秀的“企业文化”(信任)和“供应链”(后勤)造成了巨大打击。
第二把火:河北“天使投资人”彭宠的背刺
如果说邓奉反叛是“内部管理事故”,那河北彭宠的叛乱,简首就是“战略投资人的反目成仇”,更让刘秀心惊肉跳。
彭宠,渔阳太守,当初刘秀在河北创业最艰难的时候,他和上谷耿况一起,提供了关键的“幽州突骑”这支“王牌技术团队”,是刘秀能拿下河北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刘秀称帝后,彭宠觉得自己功劳很大,怎么也得混个“三公”级别(王侯)吧?结果刘秀只封了他一个“大将军”的虚职,既没让他去洛阳中央任职,也没给他更大的地盘。
彭宠心态一下子就崩了,内心OS:“好你个刘秀,上市成功了就忘了早期投资人是吧?卸磨杀驴是吧?”他觉得刘秀“PUA”了他。再加上他与幽州牧朱浮(刘秀嫡系)关系极差,互相弹劾。最终,在建武二年(公元26年),彭宠悍然反叛,发兵攻打朱浮,占领了蓟城等要地。
彭宠反叛,威胁巨大。河北是刘秀的“基本盘”和“大后方”,彭宠在这里经营多年,根深蒂固,他的反叛等于在刘秀的心脏地带插了一把刀。一旦处理不好,整个河北都可能失控,刘秀将失去最大的兵源和粮草基地。
刘秀的“至暗时刻”与危机处理
一时间,西线战事胶着(邓禹vs赤眉),东线狼烟西起(邓奉、彭宠叛乱),刘秀的东汉集团陷入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堪称“CEO的至暗时刻”。公司刚刚上市,就面临双线甚至三线作战,资金链(兵力粮草)和团队士气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刘秀展现出了他作为杰出政治家和战略家的素质:
1。保持冷静,精准判断:他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分析各条战线的轻重缓急。西线的赤眉军虽然强大,但内部问题严重,属于“慢性病”,可以让邓禹继续拖着。而东线的邓奉和彭宠叛乱,是“急性心梗”,必须立刻处理,否则有生命危险。
2。分清主次,集中资源:他决定优先解决内部叛乱。对于邓奉,他先是试图“招安”,派人劝降,毕竟是自己亲戚和老部下,能和平解决最好。但邓奉正在气头上,拒绝投降。刘秀于是准备动用武力。
3。人事调整,授权得当:他必须派一个能打且可靠的人去平定邓奉。同时,还要派人去应对河北的彭宠。如何调配手中有限的“高管”资源,成了对他领导力的巨大考验。
东西两线的战火,将刘秀和他的东汉集团推向了风口浪尖。他能否同时扑灭后院的这两把大火,又能否在西线稳住阵脚?一场考验刘秀极限管理能力和战略决断力的超级大考,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