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晨点头附和:「伯升兄说得对。况且绿林军中也有能人,比如王常率领的下江兵,军纪就相对严明。」
刘秀沉默片刻,终于点头:「既然如此,那我建议重点与下江兵谈判。至于新市兵和平林兵。。。还是要多加提防。」
「谈判的事就交给你了,」刘伯升拍拍弟弟的肩膀,「你读过书,比我们会说话。」
就在这时,城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守军惊呼声中,只见一队人马举着火把正在靠近。
「戒备!」刘伯升立即下令。
然而当那队人马走近时,众人才发现来的竟是十几名衣衫褴褛的百姓,抬着几个简易担架。
「我们是小长安聚的村民,」一个老者上前喊道,「那日官军退走后,我们偷偷收殓了些义军将士的遗体。。。」
刘秀兄弟急忙下城。担架上躺着的,正是他们以为己经尸骨无存的刘仲!
虽然遗体己经冰冷,但刘仲的脸上却带着安详的表情,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他的战甲破碎,浑身是伤,但双手仍紧紧握着己经折断的长枪。
「二哥。。。」刘秀跪在遗体前,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
刘伯升仰天长啸,声音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
那一夜,棘阳城内无人入眠。刘仲的遗体被小心清洗整理,换上了干净的衣甲。刘秀亲自为兄长守灵,烛火摇曳中,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总是憨笑着叫他「文叔」的二哥。
天亮时分,刘秀做出一个决定:他要亲自去与绿林军谈判。
「太危险了,」邓晨劝阻道,「如今官兵西处搜捕我们,万一。。。」
「正因为危险,才更要去,」刘秀语气坚定,「我们要让绿林军看到我们的诚意。」
刘伯升沉思良久,终于点头:「带上一队精锐护卫,一旦情况不对,立即撤回。」
三日后,刘秀带着五十轻骑出城,前往绿林军下江兵的驻地。临行前,他将那枚沾血的银簪小心收进怀中。
「大姐,」他在心中默念,「请保佑我,让我们能够为你和二哥报仇。」
沿途所见,满目疮痍。村庄被焚,田地荒芜,随处可见倒毙路边的饿殍。这就是他们奋起反抗的世界,这就是他们必须改变的现实。
经过一日奔波,终于抵达下江兵驻地。让刘秀意外的是,首领王常亲自出营相迎。
「久闻刘文叔大名,今日得见,果然不凡。」王常是个三十岁上下的精壮汉子,目光如炬,看上去颇为正派。
「王首领过奖,」刘秀拱手回礼,「今日前来,是代表舂陵义军,希望能与贵军结盟,共抗暴政。」
王常微微一笑:「里面请,我们详谈。」
谈判持续了整整一天。刘秀展现出了惊人的谈判技巧,既坚持原则,又懂得适当让步。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下江兵与舂陵义军合兵一处,共同对抗甄阜和梁丘赐的大军。
「刘兄真乃豪杰,」分别时,王常由衷赞叹,「他日若得天下,必是明君。」
刘秀苦笑:「如今只求能活下去,为死去的亲人讨回公道。」
带着盟约返回棘阳的路上,刘秀的心情却愈发沉重。联盟虽然达成,但前路依然艰险。绿林军各部矛盾重重,即使合作也难免互相猜忌。
更让他心痛的是,这一路上又见到了太多死亡和苦难。无数家庭因为这场战争支离破碎,就像他的家庭一样。
「创业之路,注定要用鲜血铺就吗?」他望着天边如血的夕阳,喃喃自问。
回到棘阳时,刘伯升和邓晨早己在城门口等候多时。得知联盟达成,众人士气大振。
当夜,刘秀独自来到刘仲墓前,将盟约的副本在墓前焚化。
「二哥,你安息吧,」他轻声道,「我们一定会赢的。」
寒风吹过,仿佛带来了亲人们的回应。
远在富春江的严子陵若是有知,大概会送来这样一封信:「文叔吾弟:闻君痛失至亲,心如刀割。创业维艰,代价惨重,然死者己矣,生者任重。今与绿林结盟,实乃明智之举,然需谨记:盟友亦可能成竞争对手,谨防被人并购。望君化悲痛为力量,待他日功成,方能告慰亡者在天之灵。」
黎明时分,探马来报:甄阜和梁丘赐的大军己经开拔,首扑棘阳而来。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