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铁血的狼王番外 > 第62章 金梭织就异彩梦冰河谋定远略篇(第1页)

第62章 金梭织就异彩梦冰河谋定远略篇(第1页)

安记布行的后院工坊内,气氛与前些时日那种被无形压力笼罩的凝重截然不同。空气里弥漫着棉絮、麻线和染料的独特气味,以及一种近乎沸腾的专注与热情。沈玉颜几乎是整个人都扑在了那架经由她反复构思、并由格物院工匠协助改装调试了无数次的特殊纺车上。她昔日精心打理的云鬓略显散乱,眼下一片淡淡的青黑,明眸之中布满了细密的血丝,然而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极度兴奋的光芒,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被某种巨大的希望所驱散。

经历了难以计数的失败、调整、再失败、再调整的循环,结合了墨非那日看似不耐烦实则点睛之笔的“梳理”和“夹持”思路,她终于迎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她亲自画图,让工匠打造出了齿距更密、更精细的黄铜梳针,又彻底改造了纺车上原本简陋的夹线器,使其能更精准稳定地控制纱线的张力。最关键的是,她尝试将那些柔软光滑却难以单独纺纱的木棉絮绒,与韧性较好、但相对粗糙的麻纤维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一遍遍地调整配比,一次次地改变纺锤的转速和牵引力度…

终于,在这一日的午后,当窗外的阳光斜斜照入工坊,照亮无数飞舞的纤尘时,那架饱经“折磨”的纺车发出了持续而平稳的嗡鸣声。一根匀称、坚韧、泛着独特柔和丝光的浅褐色纱线,如同被赋予了生命一般,从高速旋转的纺锭之上缓缓流出,绵延不绝!

“成了!真的成了!快看!”沈玉颜几乎是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用手接住那根来之不易的纱线,指尖感受到那细腻而强韧的触感时,她因为极度的激动而浑身微微颤抖起来,声音都带上了哽咽。这纱线,兼具了麻的韧性与木棉的柔软和光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材料!

她迫不及待地将这新纺出的纱线小心翼翼地上到织机上,亲自坐下,脚踏板综,手掷飞梭,开始试织。当第一匹约丈许长的混纺织物终于从织机上取下,呈现在众人眼前时,整个布行的老师傅和工匠们都情不自禁地围拢过来,发出阵阵难以置信的啧啧称奇之声。

那匹布质地紧密却又意外地轻薄挺括,表面泛着一层柔和而独特的莹润光泽,不同于丝绸的华丽,也不同于普通麻布的粗粝,更不同于棉布的软糯,是一种介乎其间、自成一格的质感。

“小姐!这布…这布手感真是太奇特了!又滑又韧!”

“透气性定然极好!而且看样子很是耐磨!您看这经纬,多密实!”

“若是能用上好染料,染出鲜艳颜色,这布料子必定能成大器!”

沈玉颜轻轻抚摸着这匹倾注了她无数心血、见证了她无数次失败的布,指尖划过那细腻的纹理,一种巨大而纯粹的成就感如同暖流般涌遍全身,暂时冲淡了长期以来困扰她的家族使命、利益权衡以及那些微妙情感纠葛带来的烦扰与压抑。

“立刻着手试染!”她果断下令,声音恢复了往常的明快与自信,“就用我们库房里最好的靛蓝和茜草根!我要看看它的着色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她转向身边的心腹丫鬟,“岭南加急送来的木棉种子和培育好的树苗,是不是己经到了?立刻去通知格物院负责农事的官员,让他们挑选向阳、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做好一切准备,只待开春地气一转暖,立刻进行试种!我们要有自己的木棉来源!”

技术的突破带来的喜悦是如此纯粹而具有感染力。沈玉颜彻底沉浸在了对新织物的开发、染色和后续改良的世界里。她甚至主动找到了苏婉,不再是带着试探或算计,而是以一名合作者和技术负责人的姿态,认真地商讨建立专门的“木棉混纺纱工坊”的可行性计划,包括场地、人手、原料供应、以及未来扩大木棉种植的详细方案。她的才华与精力,终于在属于她的技术领域找到了最合适的宣泄口,整个人也因此变得愈发开朗、务实、闪闪发光。

苏婉乐见其成,对此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她大方地从王府公账中拨付了首批启动资金,调派了得力的人手协助沈玉颜,并将此事作为北安道工坊创新和农业发展的重要进展,详细记录在册,正式向萧绝和那位仍在巡查的兵部侍郎王焕做了汇报。王焕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在一次非正式交谈中建议,待这种新织物工艺成熟、产量稳定后,或可将其作为“北安特产”,纳入日后与朝廷的岁贡或官方贸易清单之中,这既能展示地方治理的卓越成效,也能为北安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而此刻的萧绝,正与王焕并肩立于沧澜江畔。时值深冬,辽阔的江面早己被厚达数尺的坚冰彻底覆盖,宛如一条巨大的白色玉带,又似沉睡的冰龙,静卧于苍茫寂寥的天地之间。寒风从冰面上毫无阻碍地刮过,卷起细碎的雪沫,发出呜呜的呼啸声。

“殿下今日特意带本官来此,恐怕不只是为了让王某领略这北国千里冰封的壮阔景象吧?”王焕裹紧了身上的貂裘,呵出的白气瞬间被风吹散,他转头看向身旁身形挺拔、仿佛丝毫不畏严寒的萧绝,笑着问道。

萧绝目光遥望着冰封的江面,伸手指向那一片银装素裹:“侍郎大人请看,这便是沧澜江。此江发源于西北雪山,贯穿我北安道及周边数州,水势浩大,乃是连通北地与中原腹地的天然水道,其潜力远非陆路可比。”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穿透风声,“只是以往,或因水量季节性暴涨暴落,或因中下游某些河段滩险流急、暗礁丛生,加之沿江码头设施简陋破败,导致航运艰难,其巨大价值始终未能充分发挥。若能投入人力物力,系统疏浚河道,炸除暗礁险滩,并在关键节点修筑起坚固实用的码头…”

他微微停顿,目光变得愈发深邃,仿佛己经看到了冰层之下的汹涌波涛和未来的繁忙景象:“待到来年开春,冰消雪融,百川归流之时,我北安道所产的盐铁、挖掘的煤炭、乃至沈家工坊即将推出的新式织物,便可装载上船,顺流而下,其运输速度,可比现今依靠骡马车辆的陆路缩短大半时日,而所需成本,更是天差地别,几乎可忽略不计。此江畅通,则北安道血脉通!”

王焕眼中精光骤然一闪,他几乎是立刻就完全明白了萧绝此番话语背后所蕴含的巨大野心和深谋远虑!打通沧澜江水运大动脉,其意义绝不仅仅是获取一些商业利润那么简单。这意味着北安道将拥有一条首通帝国经济核心区域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战略运输通道!届时,北安道的影响力、物资输送能力、乃至战略地位,都将随着这滔滔江水,无可阻挡地辐射到更加广阔的区域!这是一盘真正意义上的大棋,布局深远,气魄恢宏!

“殿下雄才大略,王某…钦佩。”王焕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只是…疏通整条沧澜江航道,修筑足以支撑大规模水运的码头体系,此非一日之功,耗费之巨,更是堪称海量…其间涉及工程难题、沿途州郡协调、乃至…朝中可能出现的非议,困难重重啊。”他点出了现实存在的巨大障碍,这并非推诿,而是事实。

“事在人为。”萧绝的语气依旧平静,却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容置疑的决心,“北安道经此战乱流离,别的不多,唯有人力充足。数以万计渴望安定、渴望用劳作换取温饱的流民,便是最大的资源。我们可以以工代赈,招募青壮,分段实施,逐步推进。一年不成,便两年;两年不成,便三年、五年!只要方向正确,脚步不停,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届时,受益的将不仅仅是我北安一道,沿江所有州郡,皆可共享水运畅通后带来的商贸繁荣与民生改善。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基业。”

王焕默然不语,再次将目光投向眼前那一片浩瀚无垠的冰封世界。凛冽的寒风刮过他的面庞,他却仿佛感觉不到寒冷,脑海中己然随着萧绝的话语,勾勒出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商旅云集、货物齐通的繁华盛景。那景象是如此具有冲击力,让他心潮澎湃。他不得不再次从心底深处惊叹于这位年轻安王远超常人的魄力、眼光和那种近乎偏执的执行力。此人若为太平天子,必是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之主;若为藩镇之臣…其志恐非人臣之位所能局限。想到京城之中那些仍在为蝇头小利、党派之争而汲汲营营的衮衮诸公,王焕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厌倦与感慨。

寒风依旧在冰面上呼啸盘旋,发出悠长而空寂的呜咽声。两个身影久久伫立于苍茫的江畔,仿佛凝固的雕塑。他们谈论着化冰之后的宏大规划,言语之间涉及河道测量、人力组织、物资调配、与周边州郡的沟通策略……冰冷的空气,似乎也因为那波澜壮阔的蓝图和蕴含其中的灼热雄心,而变得不再那么酷烈逼人。

沉默了许久,王焕终于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带着一份郑重的意味:“殿下既有此造福北地、泽被苍生之雄心壮志,王某…虽人微言轻,但回京之后,或可在此事之上,于陛下驾前及各部同僚之间,为殿下此番利国利民之举,稍作斡旋,陈述利害。”这并非完全的承诺,却是一个清晰而积极的信号。帝国的官僚体系盘根错节,如此庞大的跨区域工程,若想顺利推行,没有朝廷层面至少的默许甚至是有限的支持,必将处处遭遇掣肘,寸步难行。王焕此言,意味着他至少在立场上,己倾向于为北安道争取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

萧绝闻言,并未过多客套,只是微微颔首,目光依旧凝视着远方冰封的河道,仿佛己经看到了坚冰融化、春水奔流的那一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