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儿偷藏星图残,夜焚伪卷映天井
那天下午,沈竹礽去村里找王伯商量事,让沈砚之在家看门。沈砚之坐在堂屋的椅子上,看着那堆伪卷,想起祖父说要烧了它们,心里有点舍不得。他走到伪卷旁边,一本本翻,忽然发现其中一本伪卷里夹着一张残页。
残页比巴掌还小,纸是薄薄的宣纸,上面画着些星星,用朱砂描过,虽然有些模糊,但能看出画得很仔细,不像伪卷里的符号那样歪歪扭扭。沈砚之把残页抽出来,闻了闻,有股淡淡的墨香,和《青囊经》的味道一样。“这会不会是真的呀?”他小声嘀咕着,把残页放进怀里,又把伪卷放回原处。
他回到里屋,把残页藏在枕头底下。这是他的小秘密,连祖父都没说。晚上,沈竹礽回来了,见伪卷还在,说:“明天就把这些烧了,省得夜长梦多。”沈砚之躺在床上,摸着枕头底下的残页,心里又紧张又兴奋——他觉得这张残页里,藏着祖父说的“真本事”。
第二天晚上,沈竹礽把伪卷搬到天井里,堆成一小堆。他点燃了一张纸,放进伪卷堆里,火苗很快窜了起来,照亮了天井。沈砚之站在廊下,看着火苗舔舐着书页,心里有点难过。伪卷烧起来有股焦糊味,混着墨香,飘在天井里。
“祖父,为什么一定要烧了它们呀?”沈砚之问。沈竹礽看着火苗,眼神复杂:“留着它们,就是留着麻烦。工作组要是再来查,看见这些书,就算是假的,也会找咱们麻烦。烧了,就干净了。”火苗越来越旺,把沈竹礽的脸映得通红,他的白发在火光里显得格外亮。
沈砚之想起枕头底下的残页,心里有点庆幸——还好他把残页藏起来了。伪卷烧了半个多小时,才变成一堆灰烬。沈竹礽用一根竹竿把灰烬扒平,说:“等明天早上,把灰烬埋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给树当肥料。”
沈砚之看着灰烬,忽然发现有一张纸没烧透,露出一角,上面有个“星”字。他刚想指给祖父看,沈竹礽己经用竹竿把那一角按进灰烬里,火苗又窜了一下,把纸烧得干干净净。“别看了,回屋睡觉吧。”沈竹礽说,拉起沈砚之的手,往屋里走。天井里的火光灭了,只剩下淡淡的焦糊味,在夜里飘着。
烧了伪卷后的第三天,天气特别好,晚上没有云,能看见满天的星星。沈竹礽吃完饭,对沈砚之说:“走,带你去看星星。”他们搬了两张小板凳,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沈砚之抬头看着天空,星星密密麻麻的,像撒了把碎钻。
“你看东边,”沈竹礽指着东方的天空,“那几颗连起来像龙的星星,就是东方青龙。”沈砚之顺着祖父的手指看过去,果然看见几颗星星连起来,像一条长长的龙,有头有尾。“最前面那三颗,像龙角的,是角宿;后面那西颗,像龙脖子的,是亢宿。”沈竹礽说,“咱们沈家看风水,首先要认星星,星星的位置变了,风水也会变。”
沈砚之学着祖父的样子,仰着头看,脖子都酸了。“祖父,你怎么知道哪颗是角宿,哪颗是亢宿呀?”“是你太爷爷教我的,你太爷爷又是你太奶奶教的,一辈一辈传下来的。”沈竹礽说,“以后我也教你,等你认全了二十八宿,就能看明白天上的道理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画着二十八宿的图,是用毛笔写的,旁边注着名字。“你拿着,白天的时候看看,晚上再对着星星认。”沈竹礽把纸递给沈砚之,“记住,看星星不能急,要慢慢看,慢慢记,就像记家里的路一样。”沈砚之接过纸,小心地折好,放进怀里,和那张残页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