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哥,这真是柳秀才亲笔写的?”
王胖子在一旁,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就夹在那本破医书里?这藏得也太随便了吧!”
“不是随便,是精心。”
戴灵均语气肯定道:“夹在常见医书封皮内,不易引人注意,又能相对避光防潮。陈了是用心在保管挚友的遗泽。”
他摸着那细腻坚韧的竹纸,感受着上面工整小楷的凹凸感。
“这些诗,情感比己知的存世之作更为沉郁真挚,有几首甚至是首抒胸臆,抨击时弊,艺术价值很高,若是当年能刊印,必能引起不小反响。”
他走到一处相对安静的巷口,避开街边小吃摊的嘈杂,拨通了周老师的电话。
听筒里传来周老师略带疲惫的声音,显然刚结束瀛洲亭的后续事宜。
“周老师,是我,灵均。”
戴灵均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下来。
“我在麒麟街,可能找到了柳文渊先生的……几页未公开的诗稿手迹。”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传来周老师陡然拔高的的激动声音:“什么?!未公开的诗稿?手迹?你确定?在哪找到的?内容呢?”
“初步判断,笔迹与瀛洲亭碑刻一致,内容也是柳氏风格,且有赠予了尘的落款。具体还需要您把关。”
戴灵均简要将发现过程说了一遍。
“等着,我马上到研究会,你们也立刻过来!”
周老师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说完便挂了电话。
半小时后,研究会小院内灯火通明。
周老师戴着白手套,拿着放大镜,几乎是趴在书案上,逐字逐句地审视着那几页铺在柔软绒布上的诗稿。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呼吸都放轻了,口中不时发出低低的惊叹。
“没错!是柳文渊的笔迹!这股孤峭愤世之气,旁人模仿不来!”
周老师抬起头,眼眶竟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