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之内,林知微的身形已近乎消散。她望着掌心最后一缕实体,轻轻吹了一口气。那气息化作一朵蓝芽花,随风而去,不知飘向何方。
“裴昭……”她低声呢喃,“这次,换我等你。”
光柱轰然炸裂,席卷整个地下空间。归源残阵彻底瓦解,化为漫天星屑,融入大地血脉。裂缝闭合,铭文黯淡,仿佛一切从未存在。
唯有那盏琉璃灯,静静躺在原地,灯焰不灭,幽蓝如初。
三日后,裴昭抵达皇陵。他站在废墟之上,手中紧握木簪,目光扫过每一寸土地。没有尸体,没有遗物,甚至连一丝气息都不剩。可当他俯身拾起那盏灯时,指尖却传来熟悉的温度。
他知道,她走了。
但他也知道,她从未真正离开。
数月后,春祭再度来临。赎心学堂的孩子们站在新修的忆碑前,齐声朗诵今年新增的碑文:
>“林知微,生于乱世,逝于清明。
>她不曾称王,却胜过万邦之君;
>她未曾执剑,却斩断千年枷锁。
>她以身为烛,照亮遗忘之路;
>她以魂为钟,唤醒沉睡之心。
>后人若问其所在,请指蓝芽花开之处??
>风起时,便是她在说话。”
朗诵完毕,天空忽降细雨。雨水落在碑面,竟未冲刷字迹,反而让每一个笔画泛出淡淡金光。孩子们惊喜抬头,只见云层裂开一线,阳光倾泻而下,照在校园中央的花坛上。那一片蓝芽花迎光绽放,花瓣随风扬起,在空中划出奇异轨迹,最终拼成两个字:
**我在。**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异象。
岭南茶山,采茶女发现茶叶背面浮现出古老歌谣,正是失传已久的《修陵曲》;
东海渔港,渔民捞起一枚贝壳,打开后竟是半幅地图,标注着当年运送忆核的秘密航线;
西北荒漠,旅人迷路之际,沙丘上突现一行脚印,引领他们走出死地,尽头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此处埋有三百二十七具无名尸骨,勿忘。”
最令人震惊的是,某日清晨,朝廷史官打开编年史卷,赫然发现昨夜尚完好的章节竟全部更改。原本歌颂“净世新政”的文字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证言、名单、时间线,详尽记录了过去十年间所有被掩盖的暴行。更有甚者,书中夹着一封匿名信,墨迹犹新:
>“大人,您也曾是个会流泪的年轻人。
>请别忘了,您母亲是怎么饿死的。”
史官瘫坐于地,良久,伏案痛哭。
这一年,被称为“醒年”。
裴昭并未停下脚步。他带着启明令的余晖,走遍九州角落,寻找那些仍在黑暗中挣扎的守忆之人。他在北方哨站教士兵用烽火传递密码,在南方书院秘密刊印《补遗》残卷,在西部绿洲建立地下忆堂,收容因记忆复苏而遭追杀的平民。
他不再自称“暗卫”,也不再提“复仇”。他只是说:“我是来还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