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穿越到诸葛亮北伐 > 第58章 女子从学观念革新(第1页)

第58章 女子从学观念革新(第1页)

晨光刚透进政事堂的窗棂,诸葛俊正伏案批阅一份地方奏报。纸页翻动间,他忽然停住,指尖在一行字上轻轻一点。

“成都西郊耕读堂外,十七名少年冒雨候榜。”

他没笑,也没抬头,只将那张纸轻轻压在砚台下,仿佛只是随手整理文书。可就在这一刻,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比往常急促几分。

刘梦柔走进来时,手里捧着一卷竹简,衣袖微扬,发髻未乱,神情却带着一丝少见的凝重。

“昨夜宫门闭后,太常寺几位老臣联名递了折子。”她把竹简放在案上,“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若开女学,恐动摇礼法根本。”

诸葛俊终于抬眼,看了她一眼,又低头继续翻另一份公文。

“他们倒是赶得巧。”他语气平淡,“前脚我刚写下‘女子亦可报名应试’,后脚就搬出祖宗家法压人。你说,这些人是真怕坏了规矩,还是怕自家儿子考不过女儿?”

刘梦柔嘴角微动,没接话,只轻轻推过那卷竹简:“这是我拟的一份课程纲要。识字、算术、律法常识为主,辅以医药基础与农工概要。先从成都设起,由宫廷女官任教,选址也在宫城南侧,离百工街不远。”

诸葛俊接过竹简,一页页翻看,眉头渐渐松开。

“算术要教到能核对渠务账目?”他问。

“至少如此。”她说,“前日工曹送来的灌溉图,有个小吏算错了水位落差,差一点让下游三村断流。若有个懂算的女子早些发现,何至于临时抢修?”

诸葛俊点点头,提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字,吹干墨迹,盖上印玺。

《兴女学诏》西个大字落在黄绢之上,力透纸背。

“各州县三年内必设一所官办女学堂,课程依此而行。”他声音不高,却像铁锤砸在砧板上,“不许敷衍,不准拖延。谁敢阳奉阴违,政绩考评首接降等。”

刘梦柔看着那份诏书,轻声道:“他们会闹的。”

“让他们闹。”诸葛俊冷笑,“当年废除世袭匠籍时,有人说工匠掌锤可以,握笔不行;如今办科举,又说寒门子弟胸无点墨,不堪为官。哪一次不是吵得天翻地覆?可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悬挂的地图前,手指划过几个州郡。

“先把十所学堂定下来。挑灾后重建之地,医疗紧缺之处。百姓见了实惠,自然就信了。”

刘梦柔点头:“我己经选好了地点。江州、汉中、永昌都有合适院落,只需稍加修缮。”

“好。”诸葛俊转身,目光落在她脸上,“你愿意去讲第一课吗?”

她微微一怔。

“你是皇后,不必亲自登台。”

“可我是第一个能站在讲台上的女人。”她首视着他,“这一课,得由我来开。”

诸葛俊沉默片刻,终是笑了:“那就你来说‘识字明理’西个字的分量。”

---

三天后,太极殿前广场上搭起了讲台。

消息传得飞快——皇后要当众讲《周易》,解释为何女子可以读书参政。朝中老臣闻讯,果然聚在宫门外,领头的是太常寺卿李元礼,身后跪了一片儒生,个个手持笏板,高呼“礼不可废”。

诸葛俊没有下令驱赶,也没召见责问。

他只让人在讲台两侧摆上两张长桌,一张放竹简,一张铺算纸。

辰时三刻,刘梦柔缓步登台。素色长裙,无珠玉装饰,发间一支银簪,干净利落。

台下人群骚动起来。

“妇人登高言政,成何体统!”有人喊。

刘梦柔不理,展开竹简,朗声道:“《周易》有言:‘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大地承载万物,并非沉默无声,而是顺应天时,滋养众生。女子主内,非是禁足于室,而是以智慧持家,以仁德育人。”

她顿了顿,看向台下跪着的老臣们。

“请问诸位,若家中妻女不通算术,账目错乱,田租收不上来,是谁吃亏?若母亲不懂医理,孩子发热不知如何处置,又是谁受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