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中,油灯如豆。陆安屏退左右,意识沉入那片唯有他能见的璀璨星河。他没有寻求具体的路线,那太着痕迹,而是将心神聚焦于“西凉”、“马腾”、“韩遂”这些关键词,将南阳血战曹操、江东来援、以及寻求北方呼应、共抗曹贼的意愿,化作一股强烈的意念,投入首播间那无尽的信息洪流之中。
首播间内,短暂的寂静后,弹幕开始滚动,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
【主播要联系西凉军阀?这是个思路!】
【马腾韩遂内部也有矛盾,需要谨慎。】
【可以尝试提及‘衣带诏’(如果此时己有或可暗示),强调汉室正统。】
【路线建议:出武关,经上洛,绕道关中,风险极大!】
【重点突出曹操是天下公敌,南阳愿为抗曹前沿,吸引他们!】
没有具体的回信,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和建议,结合着陆安自身对这段历史的模糊了解,在他心中逐渐勾勒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和一份极具煽动性的“密信”腹稿。他退出首播间,立刻铺开一方素绢,以刘琦的名义(增加正统分量),用左手以一种略显潦草、不同于以往的笔迹,开始书写。
信中,他极力渲染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野心,详述南阳军民如何浴血奋战挫其兵锋,又点明江东虽援却心怀叵测,南阳独木难支。最后,他以极其恳切又略带激将的笔调写道:“……将军世受汉恩,威震西陲,岂忍见社稷倾覆,奸雄篡逆?安等不才,愿为前驱,牵制曹贼于荆襄。若将军能挥师东向,或遣一旅之师以为声援,则天下忠义之士必云集响应,汉室可兴,江山可定!此心昭昭,可鉴日月!”
这封信,既是求援,也是一份投名状,更是一份将西凉势力拉入抗曹大局的倡议书。
写罢,他用火漆密封,唤来那名曾随赵云野马坡伏击、以机敏忠诚著称的队率陈霆。
“此信,需送至西凉马腾将军手中。”陆安目光灼灼,声音压得极低,“此行凶险,九死一生。出武关,绕行关中,具体路线,你需随机应变。记住,人在信在,人亡……信毁!”
陈霆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密信,贴身藏好,脸上毫无惧色,只有决然:“司马放心!霆,必不辱命!”
是夜,陈霆带着两名同样精悍机警的斥候,扮作贩运皮货的商人,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南阳城外的夜色中。一条充满未知与杀机的北上之路,就此开启。
送走陈霆,陆安心中的巨石并未落下。内部的渗透,外部的压力,依旧如影随形。
次日,周瑜再次邀请诸葛亮“泛舟沔水,共赏江景”。这一次,诸葛亮欣然前往。
浩渺江波之上,楼船稳如平地。周瑜与诸葛亮凭栏而立,身后侍从皆远远退开。
“孔明,”周瑜遥指江北曹军退去后留下的空旷营垒痕迹,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曹孟德横扫北方,气吞万里如虎。不想在这南阳城下,却折戟沉沙,可见天命未必在他。”
诸葛亮轻摇羽扇,淡然道:“曹贼之败,非败于天命,乃败于人心。南阳军民一心,众志成城,方能力挽狂澜。江东及时来援,亦是关键。”
周瑜微微一笑,转过话题:“如今曹操暂退,南阳百废待兴。以孔明之见,当务之急为何?”
“抚恤伤亡,恢复生产,稳固城防。”诸葛亮回答得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