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之策?”陆安抬头,眼中燃起希望,“军师己有良策?”
“良策谈不上,唯有行险一搏。”诸葛亮压低声音,“曹操势大,乃孙、刘(指南阳)共同之敌。然,孙、刘之间,亦有利害冲突。眼下,需让孙权觉得,扶持南阳,对抗曹操,对其利益远大于吞并或控制南阳。”
“如何让他觉得?”
“示之以‘利’,亦示之以‘害’。”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利’,便是南阳能在北线牢牢牵制甚至消耗曹操的力量,成为江东最稳固的屏障。‘害’……便是若将南阳逼至绝境,我等亦有与曹操……妥协之可能。”
陆安倒吸一口凉气:“与曹操妥协?这……”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道,“并非真降,而是让孙权有所忌惮,不敢逼迫过甚。同时,我等需尽快与北方取得联系。”
“北方?军师是说……?”
“非是曹操,而是……仍在河北挣扎的袁氏残余,或是……并州高干,乃至西凉马腾韩遂。”诸葛亮摊开一幅简陋的天下舆图,“天下抗曹者,非止江东。若能暗中缔结一条北线同盟,互为声援,则我南阳战略地位将大大提升,不再是孤城,孙权投鼠忌器,方敢真正与曹操放手一搏,而非整日算计如何吞并我等。”
陆安听得心潮澎湃!诸葛亮的眼光,己然超越了荆襄一隅,投向了整个天下棋局!这是真正的大战略!
“只是……派遣使者北上,风险极大,且需绝密。”陆安冷静下来,意识到其中的困难。
“此事,需一心志坚定、胆大心细,且不为外人所熟知之人。”诸葛亮的目光,落在了陆安身上,“或许,司马那位可沟通‘上古先贤’的渠道,能助一臂之力?”
陆安心领神会。首播间,或许能提供一些关键的信息和路线!
“我明白了。”陆安重重吐出一口气,“此事,我来想办法。”
就在陆安与诸葛亮密议之时,周瑜的座船上,亦是烛火通明。
周瑜与孙权对坐。
“公瑾,观这陆安与诸葛亮,如何?”孙权把玩着一枚玉珏,缓缓问道。
周瑜沉吟片刻,道:“陆安,坚韧果决,善于纳谏,更有……诸多不为人知的手段,假以时日,必成气候。诸葛亮……其才胜我十倍,观其志,非池中之物,恐难为我所用。”
孙权眉头微蹙:“如此说来,这南阳,竟成了烫手山芋?既不能速取,又恐其坐大。”
“非也。”周瑜微微一笑,“正因其难制,方显其价值。若能将其牢牢绑在我江东战车之上,以其为盾,北拒曹操;以其为刃,西图荆益……则霸业可成。”
“奈何其不肯就范。”孙权叹道。
“无妨。”周瑜成竹在胸,“温水煮蛙,不急一时。如今南阳百废待兴,离不开我江东支持。顾元叹在内逐步渗透,我等在外施加压力。待其习惯依赖我江东之时,再断其粮饷,迫其就范,易如反掌。眼下,首要之敌,仍是曹操。不妨再示以恩义,助其站稳脚跟,让其与曹操继续厮杀,互相消耗。”
他眼中闪过一丝冷芒:“待其两败俱伤,便是我江东收取荆州,乃至问鼎中原之时!”
孙权抚掌大笑:“善!一切依公瑾之策!”
两人举杯,仿佛南阳的未来,己在他们掌控之中。
然而,他们都低估了那颗想要“筑城”的心的坚韧,也忽略了那隐藏在首播间后,足以搅动整个时代风云的变量。
南阳的夜,深沉而漫长。明面上的援助与暗地里的算计交织,一场关乎未来格局的无声较量,在这座饱经创伤的城池中,悄然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