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为什么这生蚝每次运送到目的地前都会坏?”卢寿坐在太师椅上,呵问道。
一群卢家佃农跪在地上,身子不住的颤抖,只字不言。
卢寿首接抓起身边的茶杯,砸到了地上,怒喝道:“说!”
“老太爷,我们不知道这生蚝是何物啊。”回话之人感觉委屈至极,实在不知道老太爷说的何物。
身边的卢明礼补充道:“就是每日让你们采集的牡蛎。”
“啊!不会啊,这牡蛎我们可都是抓的新鲜的,怎么可能会坏?”佃农委屈道。
“可他就是坏了,五十车、五十车啊,连着运送了两次,每次都半路就坏掉了。”卢明礼气急败坏的说道。
“我知道了,应该是最近天气回暖,这生蚝怕热,毕竟海鱼天热后两天也会发臭,这牡蛎应该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佃户恍然大悟道。
“那你为什么不早说?”卢明礼问道。
那佃户一脸迷茫,回道:“您当时也没问啊!”
“我!……”卢明礼正准备再次回怼,将责任抛出去。
“够了,你们都下去吧。”卢寿没给卢明礼说下去的机会,首接驱散了众人。
“哎,明礼,这种事情既然己经发生,再生气也毫无意义,如今要做的是如何维系与契丹的关系。
他们不是要兵器吗?咱们范阳卢氏就补偿给契丹兵器一千,算是对他们的补偿,毕竟你不是己经从契丹那里提前拉回了五百只羊嘛!”卢寿说完叹了口气,无奈道。
与契丹的关系可不能闹翻了,这可是当年付出颇大代价才维系五十年的交易伙伴啊。
卢明礼听到太爷爷之言,越想觉得越亏。
什么白得五百头羊,自己可是己经送去了兵器两千把,若是再送去一千,岂不是三千把兵器换了五百头羊。
卢明礼越想越亏,可是又不敢声张,若是让太爷爷知道了自己的表现,还会不会支持自己?
看到卢明礼的犹豫,卢寿以为卢明礼觉得千把兵器换五百羊太亏,以教育的口吻说道:“明礼啊,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要看长久发展。”
卢明礼恭敬一礼,“多谢爷爷教诲,孙儿明白了。”
“嗯,明白就好,如今之计是办好这《三国》印刷之事,各地积攒的铜钱应该消耗颇大,你亲自去库房为各州府的天下书庐运送些钱财。”卢寿嘱咐道。
卢明礼应了一声,便开心的离开了卢寿的屋子。
卢寿看着卢明礼的背影,越看越是满意,本来在长安做的事情被曝光,一时间自己被口诛笔伐,没想到天下书庐突然就传出了招收抄书学子的消息。
卢寿听说自家书庐开出的价格,很是不满,第一时间便赶到了长安的天下书庐准备叫停。
没想到刚出府,那群对自己口诛笔伐的学子对他恭敬了许多,再看到书庐在誊抄的书籍,顿时让卢寿大喜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