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规矩被章衡改得“杀气腾腾”:
每份策论需在“火铳试射纸”上誊写——纸用幽州雪花铁浆浸过,遇火显字,可防夹带。
评卷官人手一支“掌心雷”,遇抄袭当场鸣铳,卷纸即焚;
卷尾必须附一条“北疆策”——如何以火药、羊毛、海运三件套,十年内平辽、定西夏、通西域。
欧阳修指着一份卷子大笑:“此子竟把狼牙棒画成犁铧,妙极!”
章衡却盯着卷背一行小字,眉心突跳:
“雪庐夜读,忽闻狼嚎,愿借火铳三万,逐狼至狼居胥山。”
落款——“无名氏”。
火铳判卷第三日,雪庐地窖传来异响。
守卫撬开地砖,竟挖出一只漆匣,匣内是一张“密卷”:
卷面用契丹小字写就,译成汉文只有八字——“雪庐火起,幽州兵乱”;
卷角压着一枚狼牙印,与琼林宴暗器上的牙印如出一辙。
章衡把密卷凑近火铳口,火苗舔过,纸上现出第三层字:
“腊月二十,雪庐焚卷,举子尽为灰。”
“好毒的计。”范仲淹面色铁青,“有人要借春闱,烧掉大宋十年的人才。”
章衡当夜布下“火铳天网”:
雪庐西角暗藏八支连发铳,铳口朝天,可覆盖五十步;穹顶悬挂一百二十盏“火油灯”,灯芯浸幽州焦煤,遇火星即雨;所有考卷连夜转移至“冰窖卷库”——冰窖以拒马河老冰砌成,火攻不入。
他自己则带二十名飞火营死士,扮成举子,守在雪庐正厅。
“狼要咬人,先得学会挨枪子。”
腊月二十,亥时。
雪庐外果然响起狼嚎般的号角,三十名黑衣人踏雪而来,手持火油罐。
第一波火罐尚未抛出,八支连发铳己怒吼,火油罐在空中炸裂,雪原顿成火海。
第二波黑衣人改从地窖潜入,却被“火油灯”点燃,惨叫声中,雪庐穹顶化作一片火雨。
章衡立于火雨中央,掌心雷连发,每响一声,便有一名黑衣人倒地。
最后一名刺客,竟是雪庐小吏阿史那吉——琼林宴上逃走的辽国死士。
阿史那吉扑向卷库,却被章衡一枪打断双腿,按在雪里。
“谁指使?”
“吕相公……要的不是卷子,是你们的命。”
章衡冷笑,一枪结过了他,转身对范仲淹道:
“范公,看来有人怕我们把北疆策写得太真。”
火熄,雪庐无损,考卷安然。
章衡把“无名氏”那份卷子在火铳口烤了烤,墨迹显出完整一句:
“愿以火铳三万,羊毛百万,十年内平辽、定夏、通西域;
若天不允,便以血荐轩辕。”
范仲淹拍案:“此人,当为状元!”
章衡提笔在卷尾批下一个火红大字:
“准。”
腊月二十一,雪停。
章衡率新科进士三十人,押着最后一批火铳、羊毛、海盐,踏上北去的雪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