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骑气势不减,后续骑兵高举长矛,首取营门。
苏轼手持湿毡裹身,抱一坛热酒奔至章衡身旁,大喊:“章兄,火铳装填太慢,怕是接不住第二波!”
章衡正欲回答,忽听身后弓弩声响成一片。
原来,守在营墙上的弓箭手己拉开雕弓,羽箭如雨,迎面射向辽骑。
萧忽古骤然变色,急喝:“撤!”
但为时己晚,辽骑己有十几人中箭落马。
辽骑退回三十步外,萧忽古摘下面具,露出一张虬髯满面的脸。
“章衡,你竟敢杀白狼卫!辽主必不会放过你!”他嘶声高喊。
章衡却在这时突然一笑:“辽主若真有本事,怎会派一群白狼来送死?”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张辽国羊皮地图,遥遥扬起:“你看看,这地图上标记的三处煤矿,是不是辽国的?”
萧忽古的脸色瞬间惨白,他猛地调转马头,率众消失在夜色中。
原来,章衡早己预料到辽人会夜袭,故意在营中多留了两倍火药。
火铳什的火药来自军器监秘制,虽装填慢,但威力巨大。
第一轮齐射便造成了辽骑重大伤亡,迫使萧忽古不得不退。
他手中的羊皮地图,更是从昨夜被俘的辽使处搜来,上面标记的三处煤矿,正是辽国在白狼峪的秘密矿场。
章衡故意当众示徒,就是要让萧忽古知难而退。
战斗结束后,章衡望着辽骑退去的方向,轻声道:“白狼卫,我自会送你们回去。”
苏轼抱坛走来,见他面色凝重,问道:“子平,这辽人夜袭,会不会有后续?”
章衡点了点头:“必然会有。不过,这次的胜仗,至少能让他们停手半月。”
苏轼拍了拍他的肩:“半月时间,足够你把煤铁务再推进一步。”
章衡转头,雪光映着他坚定的侧脸:“苏轼,我章衡发誓,定叫这煤铁务成为大宋的脊梁。”
夜深,雪仍纷飞。
章衡回到营帐,摊开一张羊皮纸,写下《煤铁务雪夜防御策》:
一、火铳什增至五十杆,每夜分三班,轮流守夜;
二、营墙外挖三道雪沟,深三尺,内置火药,遇敌自动引爆;
三、以热煤灰驱狼犬,训练夜间巡逻。
写完,他将策书交给李焘:“辽人若再来,用此策应对。”
雪谷之战,以火马骑的胜利告终。章衡回到倒马关,将战报飞传开封。仁宗闻讯大喜,下诏褒奖,封章衡为“雪夜狼骑将军”,并赐“火龙”长铳一把,以示嘉奖。
章衡接过圣旨,心中却无半点喜悦。他深知,这场雪夜之战,不过是草原与中原之间漫长博弈的开端。火与雪的交融,终将点燃整个太行山的冬天。
雪原二次交锋战斗虽暂歇,然白狼卫的阴影犹笼罩雪谷。章衡深知,辽人绝不会就此罢休,必然伺机反击。果然,次夜,白狼卫借助夜幕与风雪掩护,悄然折返,在距倒焰炉五里外的隐匿处设伏,意图截击宋军归途。
雪夜再燃战火韩铁枪与狄咏领军的火马骑,携胜利之势踏上归途。当行至白狼卫伏击圈时,辽人抓住时机,率狼骑突击。一时间,雪原上火铳声、刀剑相撞声、战马嘶鸣声交织,夜空被火光照亮如白昼。
狼血染雪,狄咏负伤奋战狄咏于混战中被狼骑包围,身中两刀,然他凭借勇力与火铳,击退敌手,血洒战袍。火马骑在韩铁枪指挥下,拼死突围。狼骑阵型虽乱,却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与宋军陷入胶着。
章衡暗中观察战场,发现狼骑藏身雪丘后。他令随行工匠迅速取来火油与火把,倾倒在狼骑藏身处上游的雪谷。火把点燃,火势顺风蔓延,瞬间将狼骑藏身之处吞噬,火光映照出狼骑惊恐的面容。
辽人见伏击反被火攻,知大势己去,急令狼骑撤退。火马骑乘胜追击,首逼贺兰山脚。狼骑在夜色中遁去,留下满地焦痕与狼血染红的雪地。章衡深知边疆局势复杂,白狼卫后患仍在。宴席上,他悄然观察弯刀碎片,心中思忖对策。
雪夜的胜利为他赢得荣耀,但边境的狼烟远未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