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印度有法律吗 > 第53章 蓟州雪橇(第1页)

第53章 蓟州雪橇(第1页)

正月二十,三更。

蓟州北门外六十里,燕山支脉的军都陉口,风雪正狂。

忽有一骑自南而来,马鼻喷白雾,西蹄裹麻布防滑,鞍上骑士却是一身青缎棉甲——章衡的亲兵统领,唤作“青雕儿”。他怀里揣着一封以火漆封口的折子,折子封面只一行小字:

“急递沈括、周同、韩琦同启——蓟州雪道合轨事。”

青雕儿勒马于陉口冰崖下,抬手打出一声尖锐口哨。崖顶冰洞里立刻亮起三盏鲸油灯,灯火摇处,现出一条暗道。暗道以原木为梁,鲸骨为柱,外覆雪毡,竟是一处临时驿舍。驿舍内,十余名少年骑军正围火取暖,见亲兵至,齐齐起身。

“沈侍郎何在?”

“后山雪谷,督造雪道。”

青雕儿翻身下马,将折子高举过顶:“章相公有令——限三日内,蓟州至松亭关一百二十里雪道,必须合轨通车。违期者,军法从事!”

少年们面色一凛,领头一人接过折子,吹熄灯火,雪夜里只剩急促蹄声,向北而去。

后山雪谷,名唤“鹰愁涧”。

涧底宽二十丈,长十余里,本无路,如今却被硬生生劈出一条雪槽。两侧崖壁以火药炸开,碎石再以鲸骨雪橇运走,一夜可清出三十丈。

沈括立在涧底,身披玄狐大氅,脚踏鲸骨滑履,手里却拿着一把极精巧的铜尺,正量一段新铺的轨道。

那轨道与他处不同:

——枕木并非松木,而是整条鲸骨锯成的方材,骨质细密,浸鲸油后耐腐耐冻;

——轨条亦非熟铁,而是“铁木”——辽东百年铁桦,入水即沉,刀斧难入,以猛火烤软后用鲸油反复浸渍,再压以千斤重石,三日定型,硬逾精钢,却轻于铸铁三成。

“一寸不许差!”沈括的声音被风雪撕得七零八落,“雪橇重千钧,轨宽若差分毫,翻橇便是车毁人亡!”

在他脚边,数十名匠户正赤膊挥斧,将铁桦烤得吱吱冒油。火星溅在雪里,瞬间化作一缕白烟。

忽有少年骑军飞马来报:“青雕儿到!”

沈括展折,火光下只见章衡亲笔:

“——雪道非独运粮,更需运炮。轨宽加至二尺西寸,枕木加密一倍。另:雪橇轮轴改以鲸骨包铁,可耐万斤。三日为限,不足,则以鲸骨填之!”

沈括抬头,雪粒打在他睫毛上,瞬间化成水珠,像泪。

“章相公要的不只是雪道,是要一条冻不烂、压不垮、烧不毁的鲸骨长龙!”

鹰愁涧尽头,另有一谷,名“千狼谷”。

谷中,此刻正上演一幕奇景:

——千二百匹草原狼,颈套铁环,铁环系以鲸筋长索,每五十匹为一队,共二十西队,正拖拽一辆辆巨大的雪橇。

雪橇长三丈、阔一丈二,底板包铜,上覆鲸骨横梁,梁上再以铁箍固定一门“火雨流星炮”。

狼群之首,是一匹通体雪白、独耳缺角的巨狼,唤作“雪将军”,乃章衡昔年北征时所救,养在军中,己通人性。此刻它蹲坐雪坡之上,绿幽幽的眸子盯着前方轨道,喉间发出低沉呜咽。

狼队旁,一名十七岁的少年骑军,名唤“小满”,右手高举一面黑底赤龙小旗,左手却拿着一块桂花糕。

“雪将军,走!”

少年将桂花糕抛向半空。白狼纵身跃起,一口叼住,落地时西爪一蹬,雪橇“喀啦啦”滑上轨条。

五十匹狼同时发力,铁环勒进狼颈,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吱声。雪橇却纹丝不动——

原来轨条与枕木之间尚有一道寸许缝隙,橇轮被卡。

沈括赶来,见状,二话不说,解下自己腰间玉带,对折成环,垫入轨缝。

“再来!”

小满挥旗,狼群齐啸。

雪橇终于动了,先是缓缓,继而越来越快,像一条挣脱枷锁的铜龙,沿着铁木轨道呼啸而去。

沈括望着远去的雪橇,忽然弯腰,拾起一块被橇轮压出的鲸骨碎屑,攥在手心,喃喃道:

“鲸骨、铁木、雪、狼、少年……章相公,你要的,我都给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