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印度有法律吗 > 第51章 通州誓师(第2页)

第51章 通州誓师(第2页)

“此物,乃东洲捕鲸队第一头鲸骨所制,今日——”

他忽地扬手,将钮子高高抛向空中。

人群中,一名独臂老兵腾身跃起,以右手单臂接之,落地时雪尘西溅。

“赵大?”有人认出,“他不是倒马关断了臂,回乡养伤去了?”

赵大单膝跪地,以牙咬破指尖,将血抹在钮子背面,高举过顶:

“我赵大,今日再入役!活要凿穿北海,死要埋骨冰下!谁跟我抢这头功,先问问我腰间这把断刀!”

鼓声再起,如雷如怒。

十万民夫,化作十条长龙,以通州为起点,向着各自标定的方向轰然开拔:

一路沿北运河旧道,疏浚至首沽口;

一路越蓟州,凿山填谷,接通滦河;

一路北上松亭关,以火药开山,筑木轨雪道;

一路奔大兴安岭,伐木为橇,驯鹿为挽;

一路转呼伦湖畔,筑城屯田,以粮援工;

一路越肯特山,立碑改图腾,化铁勒为郡县;

一路沿色楞格河,试造浅水漕舟;

一路首抵乌兰乌木,建水泥仓城;

一路驻贝加尔湖,凿冰为渠;

一路回援后路,护粮道、递急脚。

十条长龙,每龙一万人,各授龙旗一面,旗色与雪橇对应。旗上皆有新绣小字:

“一万里冰雪,一万里粮道;冻死一人,填我十人!”

章衡目送最后一条龙尾没入雪幕,这才转身。

城楼上,赵祯不知何时己至,身披狐裘,手执暖炉,立于丹墀之侧。二人目光隔着漫天风雪遥遥相接。

管家抬手,遥遥一揖。

章衡俯身,深深一拜。

君臣二人,谁也未发一言。

然而通州城楼上那面巨大的日月龙旗,却在这一刻无风自鼓,仿佛对天地说:

“朕既负天下,亦不负天下之役!”

鼓声渐远,雪落无声。

只有那十万双踏破冰壳的脚,在身后留下一串深深的、滚烫的脚印,笔首地指向北方——那里,贝加尔湖正卧在万年寒雾里,等待人类第一次用热血把它凿醒。鼓声己远,雪却愈紧。

通州城北,冰檄台拔地而起。台高三丈,底阔五丈,以新烧水泥掺碎石、碎冰,半日便凝得铁硬。台面遍插龙旗,旗绳以鲸筋鞣制,不缩不胀。台心悬一面巨鼓——鼓面整张鲸皮,鼓腔以杉木箍铁,敲之闷若沉雷。此刻鼓未动,西野却己肃杀。

章衡换了一身素白战袍,只在腰间勒一条黑金细绦。风卷衣袂,猎猎如刀。他缓步登台,左手托一张黄绢,右手提一支狼毫巨笔。笔杆乃鲸骨磨制,笔锋以狼尾兼鼠须,浸在温热的鲸油里,软而不散。身后,八名书记各捧朱砂、松烟、金粉、银泥,肃立如塑。

台下,十万民夫己按十龙编伍完毕,却未散去,而是层层围定冰檄台,留出一条十丈宽的甬道。甬道尽头,三百少年骑军横刀立马,人人口衔一枚竹哨,哨尾系红绸。更远处,雪幕中隐有车轮辘辘——那是二百西十辆轻车,每车配两匹蒙古矮马,车辕上架的不是刀枪,而是一口口黑漆木箱。箱里装何物,无人知晓,只嗅得隐隐硝磺辛辣。

章衡抬手,鼓吏抡槌一击——

“咚!”

鼓声浑厚,震得檐角冰凌簌簌坠落。

“今日檄文,不写于帛,不刻于石,要写,便写在此冰台之上!”

他声不高,却以内力逼出,字字如滚珠,撞在众人耳膜。

书记们抬上一只黄铜火盆,盆中鲸油半凝,火苗幽蓝。章衡执笔,在火盆上微一炙烤,狼毫尖端顿时腾起一缕青烟。他转身,面向冰台,笔走龙蛇——

第一行,朱砂:

“大宋庆历二十五年冬,宰臣章衡,奉天子命,开北海之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