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蹄踏出万仓粮;
明年雪再封山早,
麦浪依旧到天光。”
歌声随风,飘过河套,飘上贺兰,飘进贝加尔湖冰镜深处。
六月六,麦穗初黄。
章衡命“火龙队”五百人,各持火镰、火罐,于麦浪北缘试焚“防火带”:
火带宽十丈,先泼鲸油,再投火罐;
火龙所过,麦茬成灰,黑土为肥;
火带外缘掘沟蓄水,火遇即止,不伤主田。
火光照见金黄麦浪,层层翻滚,像一条金龙在绿海中游泳。
七月十五,中元。
野马川两岸,出现第一座“鲸骨仓城”:
仓墙以鲸骨为柱、水泥为壁,中夹羊毛毡,冬暖夏凉;
仓顶覆松板,板上开“天窗”十二,透风防霉;
仓内分“火仓”“冰仓”“盐仓”三格:
——火仓储燕麦、小麦,炕温常保;
——冰藏储鲸油、奶酪,窖深寒;
——盐仓储青白盐,与火硝分室,以铁闸相隔。
仓成之日,章衡亲题匾额:
“雪原第一仓”。
笔力透木,如刀刻麦浪。
八月白露,燕麦金黄。
十万顷麦浪起伏,像一片金色海洋。
风过时,穗头相击,沙沙作响,恰似万蹄奔腾。
章衡登鲸骨望楼,手举赤龙牙旗,迎风三挥。
旗下,屯丁、羌民、降卒,十万余人同声高呼:
“麦浪万顷,屯田永固!
龙旗所指,草原皆熟!”
呼声滚过麦浪,滚过黄河,滚过狼牙路,
一首滚到极北的贝加尔湖,
在冰镜上映出一道金色的涟漪,
像一粒麦种,落进了整个草原的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