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把粥放在桌上:“明天我想去你家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些线索。”
巧儿眼睛一亮:“好啊!我家还有我娘留下的一些旧东西,说不定有记载。”
送走巧儿后,陈砚回到桌边,看着那碗热粥和桌上的玉佩,心里泛起一阵从未有过的暖意。以前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觉得人情世故都是累赘,可这次来村里,却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更重要的是,他终于明白,科学与传统并非对立,那些看似“迷信”的表象下,或许藏着尚未被发现的科学原理。
第二天一早,陈砚和巧儿一起去了她家。巧儿的家在村东头,是一间老旧的土坯房,院子里种着几棵果树,墙角堆着一些晒干的草药。屋里的陈设很简单,收拾得干干净净。
巧儿从炕头的木匣子里翻出一个布包,里面全是她娘留下的东西:几件旧衣服,一本磨损的《草药图谱》,还有一个雕着花纹的木盒。
“就是这个木盒,我娘一首锁着,说等我成年了再打开。”巧儿递给陈砚一把小铜钥匙,“现在打开应该没关系吧?”
陈砚接过钥匙,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张泛黄的图纸和半块残破的玉佩。图纸上画着复杂的纹路,和巧儿银锁、陈砚玉佩上的花纹有些相似。那半块玉佩的材质和陈砚的玉佩一模一样,断口处还能看到清晰的纹路,显然是从一块完整的玉佩上断裂开来的。
“这……”陈砚拿起那半块玉佩,和自己的玉佩拼在一起,正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纹路也完美衔接。他又展开图纸,上面除了花纹,还有一些模糊的文字,像是某种古老的记载。
“上面写的是什么?”巧儿凑过来,好奇地问。
陈砚仔细辨认着文字:“像是前朝的地方志,说附近的山脉里有‘灵脉’,藏着护山的‘信物’,分为‘锁’和‘佩’,能预警灾祸,指引方向。”他顿了顿,看向巧儿的银锁,“看来你的银锁就是‘锁’,而这玉佩就是‘佩’,原本应该是一套的。”
巧儿惊讶地捂住嘴:“那我娘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
陈砚摇摇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信物’确实有特殊的作用。”他把图纸和玉佩收好,“这些东西很重要,得好好保管。说不定以后还能靠它们发现更多秘密。”
从巧儿家出来后,陈砚去了村外的山坡勘测。他拿着地质锤敲击着岩石,同时留意着胸口玉佩的反应。当走到一处隐蔽的山谷时,玉佩突然热了起来,巧儿的银锁也跟着有了反应。
“这里有问题。”陈砚蹲下身,拨开地上的杂草,发现下面的土壤颜色比周围深很多。他用地质锤挖了几下,露出一块带着纹路的石板。
“这石板上的花纹,和图纸上的一样!”巧儿指着石板惊呼。
陈砚仔细观察着石板,发现上面有一个凹槽,形状正好和玉佩吻合。他掏出玉佩放进去,石板突然发出“咔嗒”一声轻响,缓缓向一侧移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
“这里面是什么?”巧儿有些紧张地抓住陈砚的胳膊。
陈砚举着矿灯往洞里照了照,看到一条狭窄的通道,墙壁上刻着和银锁、玉佩一样的纹路。他深吸一口气:“进去看看就知道了。不过你得跟紧我,随时注意银锁的反应。”
巧儿点点头,攥紧了颈间的银锁。两人一前一后走进通道,通道里很干燥,没有霉味,反而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走了约莫几十米,通道豁然开朗,出现一个不大的石室。
石室中央放着一个石台,上面摆着一个铜盒。陈砚走上前,发现铜盒上没有锁孔,只有两个凹槽,分别对应银锁和玉佩的形状。他看了眼巧儿,巧儿会意地取下银锁,递给陈砚。
陈砚将银锁和玉佩分别放进凹槽,铜盒“嗡”地一声轻响,缓缓打开。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卷用丝绸包裹的竹简。
“这是……”陈砚小心翼翼地展开竹简,上面用隶书刻着几行字,记载着这座山脉的地质结构,提到了几处隐藏的断层和水源,甚至还标注了预防山体滑坡的方法。更令人惊讶的是,竹简上还提到了“信物”的原理,说银锁和玉佩中含有特殊的矿物成分,能感知地壳运动产生的微弱磁场变化,从而提前预警。
“原来如此!”陈砚恍然大悟,“这根本不是什么‘迷信’,而是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的经验,还利用了特殊的矿物特性。”他激动地看着竹简,“这些记载比我们现有的勘测数据还详细,要是早点发现,矿洞坍塌的事说不定能避免。”
巧儿也很兴奋:“那这些东西能帮到村里吗?”
“当然能。”陈砚点点头,“有了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精准勘测周边的地质情况,不仅能避开危险,还能找到新的水源。”
两人带着竹简和铜盒走出石室,回到村里。陈砚立刻召集村民,把竹简上的内容翻译出来,详细讲解了周边的地质情况和防护措施。村民们听了都十分激动,纷纷称赞陈砚和巧儿。
矿老板也闻讯赶来,看到竹简上的记载,羞愧地低下了头:“都怪我太贪功冒进,以后一定听陈工的,再也不敢乱来了。”
陈砚没有责备他,只是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善后工作,加固周边山体,防止次生灾害。”
接下来的几天,陈砚带着村民和矿老板的施工队,按照竹简上的记载进行地质加固和水源勘探。他不再只依赖仪器,而是结合银锁和玉佩的预警,精准地找到了几处隐藏的断层,提前做好了防护措施。巧儿则拿着母亲留下的《草药图谱》,帮着村民辨认草药,治疗因矿洞坍塌受到惊吓和轻伤的人。
闲暇时,陈砚会和巧儿一起研究竹简上的内容,试图解读更多关于“灵脉”和“信物”的秘密。他发现竹简上还提到了一种特殊的矿石,能增强“信物”的预警能力,而这种矿石的产地,就在村后的那座深山里。
“等忙完手头的事,我们去山里找找这种矿石吧。”陈砚对巧儿说,眼里闪烁着探索的光芒。
巧儿笑着点头:“好啊!有银锁和玉佩在,肯定能找到。”
陈砚看着巧儿明媚的笑容,又摸了摸胸口的玉佩,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次矿洞坍塌的危机,不仅让他避免了一场灾难,更让他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转变。他不再是那个只认数据、固执己见的地质工程师,而是学会了敬畏自然,兼容并蓄。那些曾经被他忽视的传统智慧,如今成了他探索未知的新钥匙。
夕阳下,陈砚站在山坡上,望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山林和山脚下炊烟袅袅的村庄,胸口的玉佩与巧儿颈间的银锁轻轻呼应,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也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他知道,这场关于地质与传统的探索,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