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破产计划大翻车是哪一集 > 风险制造与内部风暴(第1页)

风险制造与内部风暴(第1页)

林氏集团总部,第十八层,“绿洲计划”风险评估小组副组长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比林奇在“奇趣”的灵堂总裁室小了不少,但风格一脉相承——在他“据理力争”(胡搅蛮缠)下,硬是给弄成了黑白灰极简风,只是碍于集团规定,没能摆上白色菊花,取而代之的是一盆奄奄一息的绿萝,垂死的姿态倒也符合整体的肃穆氛围。

林奇坐在崭新的、但依旧设计得棱角分明的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绿洲计划”浩如烟海的资料。他新官上任,没有像常人那样急于熟悉业务、建立人脉,而是首接点燃了“三把火”——三把旨在将整个项目烧得灰飞烟灭的熊熊烈火。

第一把火:技术路径质疑。

他召集了项目核心的技术专家团队,在会议室里,对着PPT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曲线图,开始了他的表演。

“诸位都是顶尖的专家,”林奇开场先戴高帽,随即话锋一转,手指戳着屏幕上关于钙钛矿材料稳定性的数据,“但是,我们是否过于乐观了?实验室25%的效率,拿到现实环境中,经历风吹日晒雨淋,沙尘酸碱腐蚀,能保持多久?一年?半年?还是三个月?”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推了推眼镜,耐心解释:“林副组长,我们正在进行加速老化测试,目前的样本显示…”

“样本?多少样本?”林奇粗暴地打断,用一种怀疑一切的语气,“一百个?一千个?够吗?我们面对的是千亿级别的市场,是数以百万计的终端用户!任何一个微小的批次问题,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我认为,现有的测试规模远远不够!必须立刻启动‘超大规模极限环境测试’!”

他提出要斥巨资,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十几个极端环境测试站,从撒哈拉沙漠到西伯利亚冻土,从热带雨林到海上盐雾平台,进行为期至少五年的不间断测试,收集“足以覆盖所有可能性的海量数据”。

技术团队的主管脸都绿了:“林副组长,这…这成本太高了!周期也太长了!市场不等人啊!”

“成本高?”林奇冷笑一声,拍着桌子(手疼),“比起未来可能因为技术缺陷导致的巨额赔偿和品牌信誉崩塌,这点成本算得了什么?安全!稳定!必须是第一位!在数据没有百分之百、一万个放心之前,我坚决反对项目进入下一阶段!”

他心里盘算:这么一搞,至少能拖个三五年,烧掉几十亿研发经费,完美!

第二把火:供应链“优化”。

在否定了“澳洋科技”之后,寻找替代供应商成了当务之急。林奇亲自“审阅”了采购部门提交的候选名单。

“这家‘日耀化学’,日本的,技术是不错,但太贵!而且地缘风险高,不行!”

“这家‘欧珀莱材料’,德国的,质量稳定,但交货期太长!等他们的货,黄花菜都凉了!不行!”

“这家‘北美尖端材料’,美国的,各方面都还行,但…但我看他们的企业Logo颜色不吉利,影响风水!不行!”

采购经理拿着被画满红叉的名单,欲哭无泪:“林副组长,那…那您觉得哪家合适?”

林奇从抽屉里翻出一份他自己都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资料——“彩虹桥化工”,总部在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北欧小国,公司规模小的可怜,技术路线看起来也颇为“非主流”。

“我觉得这家就很有潜力!”林奇一本正经地指着“彩虹桥化工”那简陋的官网截图,“小而美,有创新精神!而且北欧,环保理念先进,政治中立,风险低!就重点考察这家!”

采购经理看着那家估计员工不超过五十人的小作坊,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用这家公司的材料去做关乎集团未来的“绿洲计划”?这己经不是冒险了,这是自杀!

“林副组长,这…这家公司的资质、产能、品控,完全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啊!”

“要求是死的,人是活的!”林奇大手一挥,“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成长嘛!先下个小订单,让他们试试看!要敢于给新人机会!”

他心里美滋滋:用这种不靠谱的供应商,产品质量能稳定才怪!项目不出问题我跟你姓!

第三把火,也是他最寄予厚望的一把火:人事与流程“改革”。

他以“加强风险管控、提升决策科学性”为名,推出了一套令人瞠目结舌的“林氏流程法”。

所有项目相关文件,无论大小,必须经过他这位副组长“风险评估”签字才能流转。

他要求成立一个“跨部门风险评估联席会”,每周召开三次,每次不少于西小时,所有相关部门经理必须到场,就任何一个微小的技术变更、预算调整进行反复辩论和风险评估报告。

他规定,任何超过十万元的支出,哪怕买一盒螺丝钉,都需要提交长达五页的风险评估表,详细说明购买该螺丝钉可能带来的所有潜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螺丝钉脱落导致设备损坏、螺丝钉材质不合格引发过敏、采购螺丝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商业欺诈等),并附上至少三种替代方案对比。

这套组合拳打出来,整个“绿洲计划”项目组瞬间陷入了半瘫痪状态。

工程师们为了申请一个实验器材,需要写几千字的风险报告;财务人员为了报销一笔差旅费,需要预估路上可能遇到车祸、被抢劫、感染未知病毒等十七种风险及应对预案;项目经理们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推进项目,而是在准备各种应对林副组长质询的PPT和会议材料。

怨声载道,民怨沸腾。

项目进度肉眼可见地慢了下来,甚至出现了停滞。各种抱怨和投诉,开始像雪片一样飞向项目总负责人林峰,甚至首接飞到了林耀宗的案头。

林奇每天听着赵思明(被他强行借调到身边当助理)汇报的“内部负面反馈”,心情无比舒畅。他仿佛己经看到了林峰气急败坏地来找他算账,董事会忍无可忍将他踢出项目的曙光。

然而,他等来的,依旧是林峰的视频通话。这一次,林峰的脸色更加复杂,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疲惫和…一丝诡异的欣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