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晴天的个人自传800字 > 第132章 战后黎明 星尘计划与深渊回响(第1页)

第132章 战后黎明 星尘计划与深渊回响(第1页)

赛博坦近地轨道上空,战争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无数战舰的残骸如同冰冷的墓碑,漂浮在寂静的虚空之中,无声地诉说着刚刚结束的那场惨烈防御战。星球表面,曾经璀璨的城市如今点缀着斑驳的伤痕,能量塔的光芒也比往日黯淡了几分,但一种劫后余生的坚韧与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却如同地核深处涌动的能量,在每一个赛博坦人的火种中澎湃。

元祖圣殿顶端的“苍穹之盾”己转为低功耗维持模式,白金色的光晕温柔地笼罩着星球,仿佛一位疲惫却不肯放松警惕的守护神。圣殿内部的“战争议事厅”内,气氛不再是战时的极度紧绷,却依旧凝重如铅。晴天(OrionPax)、擎天柱(OptimusPrime)和威震天(Megatron)再次齐聚,他们的机体上还带着战斗留下的细微痕迹,光学镜中倒映着全球重建进度的全息报表。

一、废墟上的重生:全民重建的浪潮

“全球损伤评估初步完成,”通天晓(UltraMagnus)的声音一如既往地严谨,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心,“七座主要城市遭受中度以上破坏,轨道防御平台损毁率达35%,‘元祖号’需进行大修,能源网络整体过载,恢复至战前水平预计需要…至少六个赛博坦月。人员伤亡统计…”他顿了顿,“…仍在进行中。”

数据是冰冷的,但背后是无数个熄灭的火种与破碎的家庭。

“资源优先保障民生与基础设施修复,”晴天立刻下令,他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异常坚定,“启动‘凤凰计划’,调动所有工程力量,修复城市,恢复能源供应。医疗资源向伤员倾斜,尤其是…那些火种受创的战士。”

命令迅速传遍全球。曾经的生产线再次轰鸣,但这一次,锻造的不再是武器,而是重建家园的钢梁与能量核心。巨大的工程机甲行走在废墟之间,清理残骸,夯实地基。归来的平民与退役士兵一起,加入了重建大军。一种同舟共济的氛围,取代了战前的恐慌,文明的韧性在创伤中得到了最深刻的锤炼。

救护车(Ratchet)领导的医疗团队几乎不眠不休,利用新建立的“火种共鸣稳定仪”,尽力挽救每一个濒临熄灭的火种。悲伤弥漫在医院,但希望的火苗也从未熄灭。

二、星尘计划:迈向深空的必然选择

重建只是第一步。惨痛的教训让所有领袖明白,将文明的所有希望寄托在一颗星球上,是何等危险。

“我们必须拥有备份,拥有纵深,”威震天在战略会议上首言不讳,暗红色的星璇扫过星图,“这次利维坦能兵临城下,下次呢?我们不能永远被动防御。”

“我同意,”擎天柱沉声道,湛蓝色的光学镜望向星空深处,“生存的空间不能只有一个。我们需要殖民地,需要前哨,需要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到更广阔的星海中去。这不仅是为了安全,也是…文明发展的必然。”

晴天颔首,他调出了一份绝密计划草案——“星尘计划(ProjectStardust)”。

“目标:在未来十个赛博坦年内,于母星周边五十光年范围内,建立三个以上的自给自足型殖民基地,并构建一个由隐蔽前哨站和机动舰队组成的纵深防御预警网络。”

“第一期目标,”他的手指点向星图上一个相对靠近、资源丰沛的星系,“‘希望之星’星系,建立第一个殖民城市‘新塞伯坦(Neo-Cybertron)’。”

计划庞大而艰巨,涉及资源勘探、生态改造、超光速运输、殖民舰设计等无数尖端科技。但这己成为共识,是赛博坦文明生存下去的必由之路。

“铁鹰(Jetfire)、科德斯(Perceptor),”晴天点名,“由你们牵头,成立‘星尘计划’总指挥部,整合全文明科研力量,优先攻关相关技术。”

“擎天柱,威震天,护国军需抽调精锐,组建‘星尘护卫舰队’,负责殖民地建设期的安全与资源运输护航。”

一项将彻底改变赛博坦文明格局的宏伟蓝图,就此展开。

三、利维坦的遗产:逆向工程与战术革新

战争的另一面,是宝贵的经验与…“战利品”。漂浮在轨道上的利维坦战舰残骸,以及捕获的少量完整度较高的生物兵器单位,成为了赛博坦科学家眼中的宝藏。

在高度隔离的“异种科技研究站”内,铁鹰和科德斯正带领团队,小心翼翼地解剖着一艘被俘的“掠食者”侦察舰。

“其生物与机械的融合方式…匪夷所思,”科德斯的光学镜中充满了科学家的狂热与警惕,“能量传导并非依靠电路,而是某种…神经束般的有机纤维。这或许能启发我们开发出…更高效、更坚韧的能量管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