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想起郡君看似和蔼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眼神,以及言语中隐隐暗示的“神道尊贵”、“庇佑一方责任重大”等话语,此刻想来,无不透着一种将人牢牢绑定的意味。
“这…这…”辛十西娘心绪翻腾,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她追求的是正果,是逍遥,而非成为被香火束缚、甚至可能堕落的傀儡!
林晚在一旁补充道:“你根基纯净,道心坚定,若持之以恒,走妖仙之路,渡过天劫,成就仙体,方是真正的大自在。香火神道,终究是外道。”
辛十西娘沉默良久,眼神从迷茫、震惊,逐渐变得清明和坚定。她再次起身,对着顾衍和林晚深深一拜,这一拜比之前更加郑重:“十西娘……明白了!多谢两位仙长点醒迷津!此恩此德,十西娘铭记于心!”
她抬起头,眼中己无彷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和对未来的坚定:“十西娘定当谨记仙长教诲,专心自身修持,明悟大道,不为外道虚名所惑!至于那郡君前辈……”她语气微冷,“十西娘自会小心应对。”
顾衍满意地点点头:“你能明白就好。修行之路,道心坚定最为重要。望你好自为之。”
两人并未久留,在辛十西娘再三的感激相送下,同时顾衍留下一道灵符,有难可通过此符联系于他,之后就离开了清幽的山谷,继续踏上了前往茅山的旅程。
竹楼前,辛十西娘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久久伫立。山风吹拂着她的白衣,她的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和坚定。今日一番话,彻底改变了她未来的道路,也让她对那位高高在上的“郡君”,多了一份深深的警惕。
辞别辛十西娘后,顾衍与林晚不再耽搁,一路行来,感悟山川气韵,修为愈发沉淀凝练。数日后,巍峨苍翠的茅山己然在望。此山钟灵毓秀,灵气氤氲,远非寻常山脉可比。山势如龙盘虎踞,云雾缭绕间,可见飞檐斗拱的道观殿宇隐现,仙鹤清唳,灵猿攀援,一派仙家气象。
顾衍手持当日虚明掌教赠予的信物——一枚刻有上清箓文的玉符,畅通无阻地通过了山门禁制。早有知客道人得了传讯,在山门处恭敬相迎,引着二人拾级而上,穿行于古朴肃穆的道观群落之中,最终抵达了位于主峰之巅、供奉着三清道祖的上清大殿。
殿内香烟缭绕,庄严肃穆。虚明掌教早己在殿中等候。这位在落枫坡一战中元气大伤的老道士,经过月余调养,气色己好了许多,虽仍显清癯,但双目开阖间精光内蕴,道骨仙风更胜往昔。他见到顾衍和林晚,脸上露出由衷的欣喜笑容。
“顾小友!林小友!老道可是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们盼来了!”虚明掌教声音洪亮,透着亲近之意。
“晚辈顾衍(林晚),拜见虚明掌教!”顾衍和林晚双双上前,执晚辈礼。顾衍更是将当日虚明所赠玉符双手奉还。
“哈哈,不必多礼!快快请起!”虚明掌教亲自上前扶起二人,目光在顾衍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与欣慰,“顾小友气息愈发圆融深邃,元婴稳固,根基之雄厚,实乃老道生平仅见!看来落枫坡一战,小友收获匪浅啊!”
“托掌教洪福,晚辈侥幸有所感悟。”顾衍谦逊道。
一番寒暄叙旧,谈及京城郊外惨烈一战,众人牺牲,以及最终诛灭慈航普度,虚明掌教也是唏嘘不己。随后,话题便自然转到了道法修行之上。
虚明掌教挥退左右,殿内只剩下三人。他神色转为郑重,看着顾衍道:“顾小友,当言道传承亦属上清一脉,老道便知你与我茅山有缘。今日一见,你体内那精纯古老、蕴含符雷真意的上清道韵,更是做不得假。此乃我上清嫡传之基!”
他顿了顿,眼中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智慧:“小友所得传承,想必是某处失落的上古遗迹,功法或有特异之处,然其根本,终究脱胎于我上清大道。此乃因果牵连,亦是道缘使然。”
顾衍肃然点头:“掌教法眼如炬。晚辈所得《上清大洞真经》,确系上清根本法门,与贵派传承同源共流。”他并未隐瞒功法名称,以示坦诚。
“《上清大洞真经》!”虚明掌教眼中精光爆射,随即又化为深深的感慨,“果然!此乃我上清一脉最核心、最古老的几部根本经典之一!虽历代皆有修持,然能得其完整传承者,亦属凤毛麟角。小友福缘深厚,竟能得此真传!”
他站起身,踱步至三清神像前,语气变得无比庄重:“顾衍小友,你既身负《上清大洞真经》,便己是我上清门人,无论师承何人,无论传承何地,此乃大道所归!老道忝为茅山当代掌教,今日便代祖师,重开方便之门,将茅山一脉自上古至今所传之符、箓、咒、诀、阵、丹、器……诸多法门,尽数授予你!望你承我上清道统,持正守心,光大道门!”
此言一出,饶是顾衍心性沉稳,也不由得心神剧震!他万万没想到,虚明掌教竟如此豁达,毫无门户之见,竟要将茅山所有传承倾囊相授!这绝非简单的“指点”或“交流”,而是真正的“传法”,是将其视为茅山核心真传弟子!
“掌教!这…晚辈何德何能,受此重托?”顾衍连忙起身,深深一揖。
虚明掌教扶住他,目光灼灼:“小友不必推辞!此乃因果,亦是惜才!你身负《大洞真经》,本就是我派失落的弟子!今日授法,非老道授你,而是助你重归上清正统,补全道统!况且,”他眼中充满对后辈的期许,“小友年纪轻轻,便有如此修为、心性与担当,来日成就不可限量,必是我道门擎天之柱!将茅山法脉托付于你,老道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