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高兴了两日,王家上下就又高兴不大起来了。
兴和县坚壁清野三天后,外面消息进来,南国军队已经打到了兴平县。
林茜作为县令,是早就已经向上面请求兵力支援的。
只是没有想到,南国打上来的速度会这样快。
毕竟赵国很多做官的人虽然是考试上来的,但很多官都是有军籍的,这就说明很多文官世代都是当兵的。
当兵的就算不会打仗,总也不至于输得这样惨吧?
林茜觉得这大概率是跟他们会不会打仗没有太大关系,纯属就是被南国屠城吓傻了,丢了士气导致的。
赵国人才那么多,不可能这么多当官的里头没几个将才。
看这情况,只能说是赵国气数已尽了。
国运跟人运有时候也大差不差,现在的赵国就跟倒霉蛋差不多,喝口凉水都塞牙。
偏到要用人时,找不出几个勇猛的来打仗。
说不得,那些真正有才的早去当了强盗,自己人霍霍自己人也说不准。
兴平县是比较富裕的地界,即便没有个十万人,也比林茜这满打满算都凑不够三万人的县城多。
且战事早就拉响,按照林茜的想法,虽说兴平县的地势守着不大有利,但人多兵多,经济也支持,应当少说也该撑个十天半个月的。
可不曾想,那边兴平县就撑了三天。
兴平县县令连夜逃跑,走了两夜一天跑到了林茜的地界来,大半夜的在她城门口喊人放他进城。
快马一路到了林茜府上,下面的人不敢做主放人进来,毕竟城门开关都是有规定的,关了门就不能随意乱开,所以大半夜来过问林茜的意见。
林茜只回了一句:“按照规定办事。”
一句话,堵了兴平县县令的路。
兴平县县令自知自己得罪过林茜,见林茜不肯给他开门,也无法子,只在城门咒骂林茜几句,又带着妻儿属下奔命去了。
逃跑时虽也匆匆,但那兴平县县令身边也跟着数百名士兵。
林茜很看不起这种外敌打来,连坚持都不肯坚持的上位者的。
以兴平县的人口,只要肯努力抵挡,不可能就这么点儿时间就被南国军打进来。
况且在南国军打进兴平县之前,兴平县是提早知道了消息,完全可以提前应对,这并不是突然的情况,而是极有可能的情况。
按照林茜以及其他龙国人的教育来看,国家的领土怎么能让出去呢?
百年耻辱教的就是国家领土,分土必争啊!
咱妈没教过咱,在被人抢了领土的时候自己逃跑啊!
百姓手无寸铁,倒是能躲起来,当兵的躲起来,为官的躲起来,那就是要遗臭万年的!
况且兴平县的县令已经不是躲,而是干脆撇下百姓逃跑了!
哪怕带着一部分老百姓跑了,那也算是良心没有丧干净。
所以林茜是绝对不会接受兴平县的县令来兴和县的,城门开了都不让他进,更何况城门关着。
林茜不开门,朝廷都不至于怪到她头上,因为她这都算尽职。
本来就不是该开城门的时间,她不开城门,谁又能说她什么?
林茜这边得到兴平县失守的消息,立马便组织人员,彻夜警惕,每日继续操练,城内主食价格一直稳定,跟战前没有不同。
城内物价只有小幅度上涨,盐、粮价格不变,铁器价格也没有怎么浮动,兴和县的经济不乱,百姓也就不乱。
只是每月每人可购买的粮食定量,每日按照城内各处地点组织人员来买粮,麻烦是麻烦些,但可以保证粮食不被疯抢,后期粮价不会被人刻意抬高。
那些主要的商品价格稳定,整个兴和县的其它商品价格就会稳定,不会经济大乱,稳住了商品价格,就算是稳住了人心。
兴和县如今全副武装,一点儿不敢懈怠,甚至在主要山路那边都埋伏了兵力。
跟兴和县不同,兴平县的百姓,如今却过得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