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山,五庄观。
古松虬结如苍龙盘卧,翠竹掩映似碧玉含烟。
观门古朴无华,却隐有霞光流转,仿佛镌刻着岁月的道韵。
此地乃地仙之祖镇元大仙的道场,自成一方净土,灵气氤氲如雾,吸一口便觉心神澄澈。
然今日,观内祥和之下,却隐有暗流悄然涌动。
镇元大仙高坐大殿云床,面容古朴如洪荒奇石,眼神开阖间似有地水火风流转,袖袍微动便引动周遭灵气潮汐,自有一股“天地为庐,我为其主”的威严。
阶下,观音菩萨足踏莲台,白衣胜雪,手持净瓶杨柳,周身佛光温润如春水,与道观的清灵之气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不彰不掩,恰到好处。
两侧,镇元子座下清风、明月等西十八名弟子肃立,气息与脚下地脉紧密相连,沉稳如峰;观音身后,龙女与惠岸行者静默侍立,佛光护体,静若沉渊。
地仙之祖言出法随,调动地脉如臂使指;佛门菩萨佛法无边,洞察细微,净瓶之水可化世间灾厄。
二者皆是三界大能,气息交映间,观内空气都似凝固了几分。
观外一株古松的阴影里,悟空的一缕混沌意念正悄然潜伏,如同最耐心的猎手。
他要做的,是挑动这两位大能相争。
可二者修为深不可测,稍有异动便会被察觉——一旦布局失败,引火烧身是小,同时得罪佛道顶尖存在,便是万劫不复的绝境。
他的依仗,唯有混沌推演与混沌之气的模拟演化。
前者能于命运长河中窥见一丝因果缝隙,后者则无形无质,可完美伪装成任何气息。
而那契机,便藏在院中那株天地灵根人参果树里,更藏在镇元子即将开讲的地仙正道,与观音欲宣扬的佛法慈悲之间,那道微妙的核心理念冲突中。
“扎根厚土,凝练地元,方得成就无垢地仙,与天地同寿……”
镇元子开讲,声如黄钟大吕,道音引动地脉,观内灵气如受敕令,凝聚如龙,盘旋着滋养那株人参果树。
只见果树枝叶愈发青翠欲滴,隐有婴儿轮廓在果实中缓缓浮现,生机磅礴。
“众生皆苦,当以慈悲渡化,放下执着,方证菩提……”
观音适时开口,佛音轻柔却坚韧,似能穿透顽石。
佛光洒落,试图抚平地脉过于凝聚带来的“滞涩”,引导灵气趋向“流通”与“分享”,如春风化雨。
理念本无对错,道途却有分歧。
起初,道音与佛唱交织,灵气共佛光交融,尚算和谐。
但悟空以混沌推演,精准捕捉到了那道因理念差异,在灵气流转中生出的、几乎不存在的“缝隙”。
观音净瓶微倾,一缕甘霖洒向人参果树,意在涤除果树因过分凝聚地脉灵气而产生几不可查的“贪着之念”,使其更具“灵性”而非“物性”。
镇元子袖袍无风自动,地脉之力自然凝聚于果树之下,形成无形屏障——并非抗拒甘霖,而是确保果树本源不受“渡化”影响,守住其纯粹的地仙根基。
甘霖与地脉屏障接触,并未冲突,反而在果树周围形成奇异的平衡。
可就在这平衡的刹那,悟空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