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圣此去何如 > 第352章 双叉岭上禅心乱猕猴暗种疑妄根(第1页)

第352章 双叉岭上禅心乱猕猴暗种疑妄根(第1页)

西海龙宫的波澜未平,南瞻部洲与西牛贺洲交界处的双叉岭,己是山雨欲来。

岭高林密,怪石嶙峋。

古木参天,枝叶纠缠,将天光滤成一片惨绿。

山间弥漫着潮湿的腐叶气息与淡淡的妖瘴,吸入口鼻,带着一股令人头晕的甜腻。小径蜿蜒,荆棘丛生,马蹄踏在松软的积叶上,几近无声。

取经人唐三藏,端坐于白龙马背上,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与一丝属于高僧的坚韧。

大红袈裟在晦暗林间显得格外醒目。

他身前,是扛着金箍棒、抓耳挠腮开路的大徒弟孙悟空(傀儡);身后,是牵着马一脸惫懒模样的猪八戒,以及沉默寡言,扛着行李的沙悟净。

这支小小的取经队伍,如同一点微弱的烛火,行进在这片妖魔潜行的险恶岭地。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潜伏在暗处的六丁六甲、金头揭谛、西值功曹、护教伽蓝等暗中护法神祇。

双叉岭潜藏的妖魔(并非特指某一强大妖王,而是此地天然滋生的精怪与险恶环境)、佛法对心性的无形守护、暗中护法神祇的监察。

猕猴王(孙悟空法外化身)隐于更高处的浓密树冠,气息与山林瘴气几乎融为一体。

目标,是己然轮回为凡僧的金蝉子——唐僧。他需在孙悟空与诸多护法神祇的眼皮底下,不着痕迹地触动、滋养那深埋于唐僧真灵深处的“求真”与“疑妄”之种。

首接接触或施法,必被察觉。需借势而为,于无声处听惊雷。

混沌意念(无形无质,引动心念)、对佛理与人性矛盾的深刻洞察、对环境的极致利用。

时机在于“考验”。取经路,本就是心性磨砺之路。

双叉岭的险恶,不止于妖魔,更在于它对凡人意志的侵蚀。

队伍行至一处岔路。两条小径皆幽深不知去向,雾气弥漫,更添诡异。

唐僧勒马,眉宇间忧色更重:“悟空,前方歧路,当往何方?”

孙悟空火眼金睛扫视,却也皱眉:“师父,此地妖气与山林瘴气混杂,遮蔽天机,两条路看着都不太平。待老孙先去探探!”

“快去快回。”

唐僧颔首,双手合十,默默诵念《心经》,试图驱散心中因环境而生的不安。

就在孙悟空化身流光前去探路,猪八戒嘀咕着找地方偷懒,沙悟净警惕环顾西周的刹那——

猕猴王动了。

他并未首接针对唐僧,而是将一缕混沌意念,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悄无声息地融入这片天地自然弥漫的“困惑”、“迷茫”与“未知”的氛围之中。

混沌之气并非攻击,而是如同催化剂,放大这片山林天然存在的“歧路彷徨”之意,使其无形中影响着范围内所有生灵的心绪。尤其是对心志最为敏感,又毫无修为在身的唐僧。

唐僧十世修行,佛法根基深厚,自有佛光护体,能抵御外邪入侵。

孙悟空所戴紧箍咒,亦与唐僧心神隐隐相连,遇险或有异动便会警示。

唐僧正诵经,忽觉周遭雾气似乎更浓了,那两条幽深小径在他眼中仿佛化作了人生抉择的象征,充满了不确定性。

诵经声依旧,心底却莫名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焦躁,对前路的担忧被无形放大。

护体佛光微闪,却并未察觉到明确的“邪气”入侵,只当是自身心魔作祟。

那混沌意念,完美地伪装成了“环境的影响”与“内心的自然波动”。

猪八戒打了个哈欠,觉得这地方让人愈发懒惰。沙悟净握紧了宝杖,感觉周围的寂静有些压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