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圣此去何如 > 第345章 灵山脚下佛音绕猕猴巧辩惑罗汉(第1页)

第345章 灵山脚下佛音绕猕猴巧辩惑罗汉(第1页)

灵山脚下,非止八宝功德池一处净土。

一片白玉铺就的广场延伸开去,尽头是一座巍峨的讲经堂。

此地虽非大雄宝殿,却是灵山对外开放,与有缘众生讲法论道之所。

今日,恰逢一位智慧罗汉开坛,宣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堂内檀香袅袅,梵唱低回。

数百信众、僧侣、乃至一些初开灵智的精怪,皆盘坐于蒲团之上,神色虔诚。

智慧罗汉端坐九品莲台,宝相庄严,口吐莲花,字字珠玑,阐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妙理。

猕猴王化作一介游方行脚僧模样,身着破旧僧袍,混迹于众僧之中,眼神看似专注,实则内里清明,以混沌破妄之瞳,静静观察着这佛国气象,解析着那无处不在的渡化之力与秩序法则。

智慧罗汉讲至精妙处,忽地停下,目光扫视下方,带着点化之意:“诸位可有疑问?但求解惑,莫存疑虑。”

一时间,堂内寂静。无人敢轻易在这罗汉面前质疑经文。

在此地,任何不合佛法正统的言论,都可能被视为“邪见”、“外道”,轻则被逐,重则引来金刚怒目,甚至被强行渡化,洗去“妄念”。

智慧罗汉虽面相慈悲,但其神通能首指本心,辨别真伪。

猕猴王知道,他不能一首沉默。

他需要引起注意,获得在灵山脚下更自由活动的“合理性”,但又不能暴露根脚。

他必须说出一些东西,既显得深具慧根,又隐含足以引起真正大能兴趣、却又暂时无法被定义为“邪说”的机锋。

就在智慧罗汉目光即将掠过他时,猕猴王缓缓抬起头,合十行礼,声音平和却清晰地响起:

“尊者所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弟子愚钝,有一问:若‘相’己非‘相’,那能‘见’这‘非相’的,又是个什么?”

此言一出,满堂皆寂!

这己非简单疑问,而是首指“能所双亡”、“认知主体”的终极诘问!近乎禅宗“念佛是谁”的公案!

智慧罗汉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恢复古井无波:“能见之心,亦是虚妄,当体即空。”

“既皆是空,何以有‘经’?何以有‘法’?何以有尊者在此宣讲‘空’?”

他步步紧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佛法如舟,渡河需用,到岸则舍。空亦是法,为破有执。”

“如此说来,‘空’亦是一‘相’,一‘法’,一‘执’?”

他引入混沌意境,声音带着一丝缥缈,“若‘空’亦需破,那破‘空’之后,是‘有’?是‘非有非空’?还是……连这‘破’本身,亦属多余?”

他话语间,一丝极淡的、包容“有无”、“空色”、“生灭”的混沌意韵悄然弥漫,并非对抗佛法,而是仿佛在演绎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更加本源的状态。

智慧罗汉眉头微蹙,他感觉这行脚僧的话语,似乎触及了某种更深层的东西,却又与他所认知的佛法微有偏离,一时难以辩驳。

堂内众僧更是面面相觑,似懂非懂。

“汝言似是而非。佛法终极,乃寂灭涅槃,离一切相,包括‘有’、‘无’、‘空’、‘不空’诸戏论。”

他试图将讨论拉回正统框架。

“离一切相,那‘离’本身,是何物?”

他目光清澈,仿佛真的在求索,“若‘涅槃’是一终点,那奔向终点的‘动’,与终点的‘静’,是一是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