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前正有一位老道士愁眉不展地看着几株病恹恹的药草。那老道士修为不过炼气化神中期,气息淳朴,应是此观观主。
云逸子心中己有计较。
他缓步上前,对着老道士打了个稽首,声音温和:“无量天尊。贫道云逸子,游历至此,见观主似有烦忧,可是为此地灵气微恙,影响了灵植生长?”
那老道士闻言一惊,抬头看到云逸子风采不凡,气度超然,连忙还礼:“道友慧眼!老朽清虚,正是为此事烦恼。
近月来,不仅观中灵植萎靡,就连老朽打坐时,也觉心神难宁,仿佛灵气中混入了什么杂质一般。
请了几位同道来看,皆看不出所以然来。”言语间,颇有几分无奈。
云逸子微微一笑:“贫道略通一些净化安灵的小术,或可一试,为观主分忧。”
清虚老道将信将疑,但见云逸子神色诚恳,便将他请入观中。
观内十分简朴,只有三两个小道童。云逸子随老道来到后院药圃,又感受了一下观内聚灵阵的运转。
他心中明了,问题根源在于地下灵脉的一处细微节点被某种阴秽之气侵蚀,虽不严重,却如白璧微瑕,影响了整片区域的灵气质量。
此事对于高阶修士或许不难解决,但对于清虚观这等小势力,却是束手无策。
云逸子也不多言,让清虚老道屏退左右。
他立于院中,手掐法诀,口中念念有词,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神通,而是结合了本体对混沌之气的理解与仙道净化法门,自创的一种“灵雨润脉诀”。
只见他指尖凝聚起一点柔和的白光,轻轻点向地面。
霎时间,一股清凉、纯净、蕴含着勃勃生机的气息以他的指尖为中心,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悄无声息地渗入地下。
这道法诀并非强行驱除秽气,而是以精纯的生机之力温养、净化那被侵蚀的灵脉节点,如同以灵泉洗涤污垢,过程温和而持久。
清虚老道在一旁紧张地看着。起初并无异状,但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他忽然感觉周身一轻,原本那丝若有若无的滞涩感消失了!
院中那几株发黄的清心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翠绿欲滴,甚至散发出比以往更加浓郁的清香!
观内原本稀薄的灵气,也变得纯净而活跃起来!
“这……这……”
清虚老道激动得浑身颤抖,感受着久违的顺畅呼吸,看向云逸子的目光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感激与敬畏,“多谢仙长!多谢仙长大恩!此乃救我清虚观上下啊!”
他就要大礼参拜。
云逸子袖袍一拂,一股柔和之力托住了他,淡然笑道:“观主不必多礼,举手之劳罢了。此地灵脉己复纯净,日后修行当无障碍。”
此事虽小,却在灵溪镇这小小的修行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清虚观灵气复苏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有其他受到影响的散修和小家族修士慕名而来,请求云逸子相助。
云逸子来者不拒,一一施为。
他手段高明,性情随和,且分文不取,只言游历至此,结个善缘。
短短数日,“云逸子”之名便在翠微山一带的低阶修士中传开了,皆称其为妙手回春、仙风道骨的得道高人。
这一日,云逸子婉拒了清虚观主的再三挽留,准备离开灵溪镇,继续西行。
镇口己有不少受过他恩惠的修士自发前来相送,目光中充满了敬意。
云逸子驾云而起,回身对众人含笑颔首,随即化作一道清逸的流光,消失在天际。
他心中清明,这翠微山灵溪镇,只是他西牛贺洲之行的第一站,一个微不足道的起点。
以此为契机,他己初步树立起一个“善疗灵脉、妙手仁心”的散仙形象,并结下了第一批善缘。
这份名声,将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荡开的涟漪,会引他向更深远、更核心的西牛贺洲修行界。
仙踪飘渺,缘法自成。云逸子的西行路,就在这润物无声中,悄然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