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孙七、孟康屏息凝神,见证着这“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
约莫半个时辰后,王伦敏锐地看到,搅拌棒划过膏体留下的痕迹,不再像最初那样迅速平复,而是如同在凝脂上刻划,痕迹消失得极其缓慢。
“皂化基本完成!”王伦低声道,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含盐三成浓盐水,一两五钱!”沈溪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丁一真立刻将准备好的浓盐水递上。
赵小乙接过盐水,毫不犹豫地将其全部倒入锅中粘稠的膏体里,再次大力搅拌几下。
刹那间,神迹降临!
仿佛被无形的天工之手点化,锅中那均匀粘稠的“米浆”猛地一震!
在孙七和孟康瞪圆的双眼中,它如同被瞬间冻结又撕裂——上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结、分离,形成更加浓稠、细腻、色泽纯净的淡黄色膏状物,如同凝固的羊脂玉膏;而下层则迅速析出浑浊的、带着油星和杂质的深褐色废液!两者界限分明,再无交融!
“这…这…!”孙七指着锅中截然分层的景象,震惊得说不出完整的话。
“点石成金!这是点石成金之术啊!”
孟康更是失声惊呼,他造船一生,从未见过如此清晰、可控的物性变化!
“此非仙术,乃格物之理!”王伦朗声笑道,语气中充满自豪,“此物乃我格物院专攻的‘胰子’优化项目,以猪油、金水、盐为基,经特定流程化合而成,名之为‘肥皂’!其去污之力,远胜寻常胰子数倍!”(注:中国早有猪胰混合草木灰制“胰子”的记载)
“匪夷所思…简首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孟康抚掌赞叹,看向锅中那淡黄膏体的眼神如同看稀世珍宝。
“哥哥!”孙七眼中精光爆射,作为曾经的西军器械官,他瞬间把握到了关键,“此物…此物若能行销于世,其利…怕是不下于军器!”
王伦看着二人脸上那难以掩饰的震撼、叹服与对财富的敏锐洞察,心中欣慰。
他走到皂研丙组的桌前,郑重地拿起沈溪那本画满符号的册子,轻轻拍了拍,语重心长地说。
“二位贤弟,这便是‘格物研究’的力量!更是‘标准’与‘记录’的伟力!”
他指着册子上那些只有格物院内部才懂的符号,“你们看到的,是今日成功的这一次。但在这成功之前,是丙组,乃至整个皂研项目,数十次、上百次的失败!”
王伦的声音变得沉凝而有力。
“油脂来源不同,金水浓度偏差一丝,搅拌时间快慢一息,盐的用量多少一钱…甚至这双层锅水温高低一度!每一个微小的变量,都可能导致皂体过硬、过软、易碎、去污力弱,甚至根本无法成功分离!
正是靠着这日复一日、看似枯燥繁琐的‘研究’,靠着沈溪手中这分毫不差的‘记录’,靠着小乙这千锤百炼的‘操作’,靠着他们不断调整每一个‘变量’,我们才最终锁定了这最优的配方和工艺!这不是神迹,这是汗水、耐心和无数次跌倒又爬起的结晶!”
“孙七兄弟!”王伦看向孙七。
“你的军器监,我不仅要你打造最强之弩,更要你建立‘弩机研造坊’!专攻新材料、新构造、新弹药!我给你拨专款,给你划出最好的试验场!我要的不是一两件神兵,而是源源不断的、可以装备全军、领先时代的‘利器’!”
“孟康兄弟!”他又看向孟康。
“你的船造监,同样要建‘舟船格物坊’!研究更轻更坚的木料处理法,更高效的水密舱结构,甚至…风帆的改良,船舵的革新!未来我们的海船,不仅要大,更要快!更要稳!更要适应各种风浪!这都需要日积月累的‘研究’!”
“二位贤弟,你们身负绝艺,是引领研究之潮的砥柱!我期待你们,不仅成为最优秀的‘匠’,更要成为开创未来的‘师’!用你们的手和脑,为我梁山,为我华夏,铸就真正领先世界的根基!”
孙七和孟康,早己被眼前所见、王伦所言深深折服。
两人再次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无比坚定。
“哥哥教诲,振聋发聩!我等必不负所望,以‘标准’为基,以‘研究’为翼,穷尽心力,为梁山铸就神兵利器、劈波巨舰!引领工造,开创未来!”
王伦满意地笑了。
他知道,这两位顶尖人才的心智己彻底打开,不再局限于传统匠人的思维,而是真正理解并拥抱了他所倡导的“标准化生产”与“持续研发创新”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