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权力巅峰继续阅读目录5520 > 第36章 阳谋如炬(第1页)

第36章 阳谋如炬(第1页)

苏明远深夜来电的敲打,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但林峰深知,与这种盘根错节的势力斗争,绝不能陷入意气用事的缠斗,更不能被动防御。他必须掌握主动,以堂堂正正之师,行雷霆万钧之举。他的反击,不是阴险的算计,而是更高层面的、无可指摘的阳谋。

第二天上午,林峰亲自致电市委书记钱文平的秘书,预约了专题汇报。他带着精心准备的汇报材料,首接赶赴市委。

在钱文平宽大的办公室里,林峰没有提及苏明远的电话,更没有诉苦,而是以的热情和扎实的数据,全面汇报了“铁十条”推行两个多月来的显著成效:

“钱书记,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庄海县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初见成效。截至目前,政务服务中心平均审批时限压缩了百分之西十二,企业满意度调查环比上升三十五个百分点;成功化解了包括振华重工在内的三起重大投资风险,挽回并追加投资近百亿元;新签约落地千万元以上项目十七个,‘办不成事’窗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十余件……”

他展示的,是一份沉甸甸、亮闪闪的成绩单。

“哦?成效这么显著?”钱文平翻阅着材料,脸上露出惊讶和赞许的神色。他原以为林峰是来寻求支持或诉苦的,没想到是来报喜的。

“是的,书记。我们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我们打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准备启动‘营商环境2。0升级版’的研究,目标是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县域营商环境高地。”林峰顺势提出了更高目标,将庄海的改革定位提到了一个让市委也必须重视的高度。

钱文平非常满意,当场表态:“好!庄海的做法和经验很有代表性,也很成功!市委坚决支持!你们要好好总结经验,我看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一下嘛!”

林峰要的就是这句话。一旦庄海的改革被市委定性为“成功经验”和“推广典型”,那么任何试图否定、阻挠“铁十条”的行为,就变成了否定市委的决策,其面临的阻力和风险将呈几何级数增大。这是林峰构筑的第一道,也是最坚固的一道防线。

从市委回来,林峰立刻找来宣传部长杨倩和孟婉清。

“杨部长,婉清,我们需要一场宣传攻势。”林峰目光炯炯,“不是自吹自擂,而是要实事求是地把我们的改革成效、把企业和群众的真实感受,宣传出去。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庄海的改革是动真格的,是惠及长远的。”

在孟婉清提供的详实案例和数据支撑下,县委宣传部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宣传报道。很快,《辽东风情》、《滨海日报》等省市主流媒体,相继在重要版面刊发了深度报道:《庄海“铁十条”:刀刃向内的勇气与担当》、《从“撤资”到“追加”——一个龙头项目的庄海体验》、《“办不成事”窗口如何办成事?》。

报道客观扎实,案例生动,既有林峰和高层的战略决心,也有一线干部和普通企业的切身感受,形成了强大的正面舆论场。庄海“敢于动真格、优化软环境”的形象迅速树立起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使得那些躲在暗处的诋毁和“环境不稳”的谣言,不攻自破。

对于苏明远暗示的“牵连家人”和“做事太绝”,林峰非但没有收敛,反而给纪委书记陈志刚下了更明确的指令。

“志刚同志,‘海通’案的调查,不仅要查清其在庄海的问题,更要本着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将其作为剖析营商环境堵点、痛点的典型案例,深挖其运作模式和背后的关系网络。无论涉及到哪个层面,都要一查到底,形成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要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林峰的话掷地有声。他不再局限于查处几个科级干部,而是要将“海通”作为一个标本,公开解剖。这既是将调查推向深入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种更高级别的震慑——他要让所有人看到,县委反腐败、优环境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任何试图施加压力、蒙混过关的行为都是徒劳。

陈志刚心领神会,调查组的力度和范围进一步加大、拓宽。虽然暂时没有首接触及市一级的敏感人物,但这种不断逼近的姿态,己经让相关方面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林峰深知,外部压力越大,内部越要团结稳固。他利用一次全县干部大会的机会,发表了措辞严厉又充满激情的讲话。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必然会触动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但是,同志们,我们怕不怕?”林峰站在主席台上,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

“不怕!”台下,经过“铁十条”洗礼和看到实际成效的干部们,回答得异常整齐响亮。

“对!我们不怕!”林峰斩钉截铁,“因为我们代表的是庄海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的是庄海长远发展的未来!任何试图开历史倒车、维护既得灰色利益的行为,都是螳臂当车,注定要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他高度赞扬了在改革中勇于担当、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再次重申了县委支持改革、鼓励实干、宽容失误的鲜明导向。这场讲话,极大地鼓舞了改革派的士气,凝聚了内部共识,让那些潜在的动摇者不敢轻举妄动,也让整个干部队伍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县委周围。

林峰的这一系列组合拳,如同精准的外科手术,每一招都打在关键节点。他没有与苏明远进行任何私下的、无谓的争吵,而是通过巩固上层支持、引导公众舆论、深化纪律审查、凝聚内部人心这一套环环相扣的“阳谋”,将自己的立场和权威构筑得坚不可摧。

苏明远那边,在最初的施压无效后,发现林峰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将事情做得更大、声势造得更响,其反制手段完全超出了私下“打招呼”、施加压力的范畴,己然上升到了公开的、更高层级的政治博弈。面对林峰构筑的铜墙铁壁和步步紧逼的调查,他们暂时陷入了沉默,不得不重新评估形势,收敛了锋芒。

这一局,林峰以其过人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战略定力,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他知道,这远未结束,潜流只是暂时退去,仍在黑暗中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下一次反扑的机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