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记忆编码1至100 > 第9章 麦收寄种与沙漠路标(第1页)

第9章 麦收寄种与沙漠路标(第1页)

第九章麦收寄种与沙漠路标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落在麦田,老农夫就扛着镰刀走进了田垄——今天是收割麦子的日子,营地的人几乎都来帮忙,连阿伯都戴上了旧草帽,手里攥着一把磨得发亮的镰刀,动作生疏却认真,偶尔还会停下来,把掉在地上的麦粒小心地捡进兜里。

“慢着点割,别伤了麦茬,”老农夫手把手教小诺握镰刀,“麦茬留五厘米,明年还能再长新麦。”小诺学得有模有样,割下一把麦子,就递给念念,念念则把麦子捆成小束,放在田埂边,像一排金色的小旗子。

林野和赵柯扛着脱粒机走进麦田时,田埂边己经堆了不少麦束。“阿伯说沙漠中继站在西北方向的戈壁里,那里常年高温,得给飞船加装散热板,”赵柯擦了擦额头的汗,“脱粒机先借老农夫用,等收完麦子,我们就开始改装飞船。”

苏芮蹲在田埂边,手里拿着一张旧地图——是阿伯昨晚找出来的,上面标着沙漠中继站的位置,还有一行老队长的笔记:“中继站藏在沙山背后,入口有地脉符号标记,需用‘沙漠原生记忆’激活通讯核心。”“我己经和南极观测站说了寄种子的事,他们会在观测站附近开垦小块田,试着种麦子和三叶草。”

正午的太阳最烈时,第一波麦子己经脱完粒,金黄的麦粒堆在晒谷架上,风一吹,带着干燥的麦香。小诺和念念捧着布袋子,跑过来装麦粒:“老农夫,我们要装最的麦粒,寄给南极的同伴!”老农夫笑着帮她们装满袋子,还额外多抓了一把:“这是‘麦种’,比吃的麦粒更结实,能在南极发芽。”

念念还在袋子里放了张画——画着营地的麦田、南极的雪山,还有两个小女孩在中间手拉手,下面写着“我们一起种麦子”。小诺则把几株晒干的三叶草夹在画里:“幸运草会保佑种子发芽的!”

下午,改装飞船的工作开始了。赵柯带着技术员在飞船底部加装散热板,阿伯蹲在旁边,手里拿着旧零件:“沙漠里有‘热气流漩涡’,普通散热板扛不住,得在板上刻上地脉纹路,能吸收部分热量。”他边说边用工具在散热板上刻纹路,动作熟练,“当年老队长教我刻过这个,在沙漠里救过我们的命。”

林野和苏芮则在实验室里调试通讯设备,准备带往中继站。突然,雷达站的技术员跑过来,手里拿着终端:“林野哥!沙漠方向捕捉到微弱的观测者信号!不是探测器,像是旧据点的‘休眠信号发射器’,可能是当年观测者留在沙漠的,要是被激活,会给先遣舰传信号!”

苏芮立刻调出沙漠地图,在中继站附近标了个红点:“看来去中继站的路上,得先找到这个发射器,把它毁掉,不然会有危险。”阿伯凑过来看地图,突然指着红点旁的一个标记:“这里是‘月牙泉’,当年我们在泉边藏过干扰设备,能屏蔽观测者的信号,说不定现在还能用!”

傍晚,寄给南极的种子包终于打包好——除了麦粒和三叶草籽,老农夫还放了包炒麦粒,阿伯则加了张沙漠植物的手绘稿,写着“遇到困难,看看这些植物,它们能帮你找水”。林野把包裹交给飞船的通讯员,看着包裹被送上小型运输机,心里满是期待:“等南极的麦子长出来,我们就能和他们一起庆祝丰收了。”

篝火旁,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刚烤好的麦饼。老农夫咬了口麦饼,说:“明天我把剩下的麦子磨成面粉,你们带在路上做干粮,沙漠里缺水,面粉比麦粒好保存。”阿伯则给大家讲沙漠的注意事项:“遇到沙尘暴别慌,找背风的沙山躲着,看到开小黄花的‘沙棘’,就说明附近有水……”

小诺和念念坐在一旁,用麦秆编小篮子,说是要带到沙漠里,装找到的小石头,送给南极的同伴。林野看着她们的身影,又看了看远处晒谷架上的麦粒,突然觉得心里很踏实——从极地到南极,从麦田到沙漠,他们每走一步,都在为地球织一张更密的守护网,网里有麦子的香,有同伴的暖,还有孩子们的期待。

第二天一早,飞船准备出发时,老农夫背着一袋面粉跑过来,塞进飞船的储物舱:“这是新磨的面粉,用开水冲就能吃,还能做小饼。”他还在面粉袋里放了个小布包,里面是几株晒干的狼尾草:“带着这个,就像带着营地的家。”

飞船启动时,麦田里的晒谷架还在阳光下闪着光,小诺和念念站在地面上,挥着手里的草编篮子:“一定要找到中继站,早点回来呀!”

林野坐在驾驶舱里,看着渐渐变小的营地,又看了看屏幕上沙漠的方向——那里有需要激活的中继站,有要毁掉的信号发射器,还有未知的挑战,但他知道,只要带着麦粒的香、同伴的暖,还有守护家园的决心,他们一定能成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