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秦扶苏是谁生的 > 第三十七章 最好来条鱼(第2页)

第三十七章 最好来条鱼(第2页)

“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体利益而产生的!是为了让整个部落族群能持续生存下去、抵御风险、发展壮大而付出的必要代价!”

扶苏心中巨震!

公利?

自愿?

必要代价?

这与他自幼接受的“贡赋天定”、“皇粮国税”的观念截然不同!

赵天成没给他太多思考时间,继续推进:“后来人多了,地盘大了,打猎不够吃了,开始种地了。种地也得组织吧?修水渠防旱防涝、看青防野兽糟蹋庄稼、调解邻里争水的纠纷……这些公共事务总得有人管吧?”

“管事的这些人,他们种地的时间是不是也少了?他们的口粮从哪儿来?是不是得从大家种出的粮食里分一部分给他们?于是,‘税’就变成了粮食。”

“再后来,有了国家,有了国王,有了朝廷,管的事越来越多,军队要养,官署要建,道路要修……这‘税’的盘子就越滚越大,名目也越来越多。但说到底,它的根子,还是那个‘公利’!朝廷收了税,理论上就该干好这些公共事务,保障民生,维护秩序,抵御外敌。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虽然很多时候用歪了。”

赵天成话锋一转,带着赤裸裸的嘲弄指向大秦:“可现在呢?你们大秦这个‘税’啊,早就把祖宗那点‘公利’的根子给刨断了!”

“朝廷收税,修的是谁的陵墓?始皇帝一个人的!”

“征发徭役,建的是谁的宫殿?始皇帝一个人的!”

“筑长城御敌是公利!但代价呢?是抽干了关中的民脂民膏,逼得运粮路上尸骨成山!这‘用之于民’在哪儿?民只看到了无穷无尽的索取和压榨!”

“至于那‘生而负债’、‘一刀切’、‘徭役吃人’的三刀,更是把‘税’从维护公利的工具,彻底扭曲成了掠夺民脂民膏、维系暴政统治的鞭子和枷锁!”

“它不再是为了群体的‘公利’,而是为了满足皇帝个人长生梦、万世伟业的‘私欲’!是为了填补那永远填不满的工程窟窿!这样的‘税’,收得越多,根基烂得越快!钱袋子漏得越狠!因为它彻底背离了它最原始的、维系生存的‘公利’本质!”

赵天成看着陷入巨大震撼、眼神迷茫又带着一丝痛苦的扶苏,最后总结道:

“所以,苏公子,你想解决赋税徭役的弊病,光想着怎么多收税或者怎么少征役是没用的!那叫治标不治本,甚至饮鸩止渴!”

“你得先想明白——朝廷收税征役,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维护真正的‘公利’,让天下黔首活得下去、活得安稳?”

“还是为了满足少数人无尽的欲望和面子?如果朝廷做的事,对黔首来说,不是庇护,而是灾难;不是保障,而是压榨,那这‘税’收得再‘合理’,也注定是跛脚的,是催命的符!因为它无根!它的根——‘公利’,早就被你们自己给掘断了!”

牢房内一片寂静,只有油灯燃烧的轻微噼啪声。

扶苏呆呆地坐在那里,如同被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心头。

赵天成那番关于“税”源头的剖析,如同拨云见日,又似惊雷炸响,将他固有的认知彻底击碎、重构。

原来……税非天生?非为君权?其源在公利?其本在维系?

而大秦……竟己悖逆至此?将维系之根,化作了催命之索?

隔壁耳房,那隐在阴影中的高大身影,亦是一动不动。

唯有那紧握成拳、指节发白的手,泄露了其内心同样掀起的惊涛骇浪。

赵天成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打破了沉寂。

“行了,今儿的课就到这儿。‘税’是啥玩意儿,根子在哪儿,我给你刨明白了。至于怎么把这断了根的病秧子扶起来,让它重新长点‘公利’的枝叶……那就是明天要讲的多征税和少征税的艺术了!”

“想听?明儿记得加餐!最好……来条鱼!”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