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清王朝的兴衰与灭亡 > 第2章 抬棺之战(第1页)

第2章 抬棺之战(第1页)

炮声的余韵,如同巨石投入死水激起的涟漪,在寒冷的夜空中层层扩散,最终被无边的黑暗与风雪吞没。

城头上,硝烟弥漫,刺鼻的硫磺味道混杂着冻土的腥气,钻进每个人的鼻腔。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各种压抑不住的咳嗽声、粗重的喘息声,以及兵器不慎磕碰在墙砖上的脆响。所有人的耳朵里都还在嗡嗡作响,那一炮的威势,不仅震撼了城外,也同样震撼了城头这些初次经历如此阵仗的守军。

李青梧用力眨了眨眼,眼前似乎还残留着炮口焰那灼目的白光,以及白光中惊鸿一瞥的诡异景象——白马,白甲,还有那口被十几名健卒费力抬着的、黝黑沉重的棺材!

是谁?

那个名字在他心头盘旋,带着冰碴般的寒意——多尔衮!那个年仅二十六岁,却己名震天下,让大明边军闻风丧胆的睿亲王!他怎么会在这里?他亲自来到高阳这座小城之下?还抬着棺材?

一股比腊月寒风更刺骨的冷意,顺着李青梧的脊椎爬升。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白蜡木枪,木质枪杆传来的粗糙触感,让他略微找回了一丝真实感。他扭头看向身旁的赵胜,只见这位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的铁匠,此刻也张着嘴,黑糙的脸上满是惊疑不定,握着鬼头刀的手,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色。

“刚……刚才那是什么?”赵胜的声音有些发颤,他显然也看到了,“棺材?他娘的,抬个棺材来攻城?晦气!”

周围的民壮们也骚动起来,低声议论着,恐惧如同瘟疫般在人群中悄然蔓延。抬棺而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城下的清军主帅,抱着必死之心,或者更可怕的,是抱着必破此城的决心!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碾压,一种毫不掩饰的、赤裸裸的威慑!

“肃静!”

一声低沉而威严的断喝,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孙承宗不知何时己放下了火把,那支火把此刻被旁边的老家丁接过,依旧稳定地燃烧着。老人站在硝烟尚未散尽的炮位旁,玄色斗篷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花白的须发上沾了些许黑色的烟尘,但他挺拔的身姿如同这城墙的脊梁,没有丝毫晃动。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一种深沉的、历经沧桑后的平静,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一炮,以及炮火闪光中窥见的挑衅,都不过是清风拂面。

“慌什么?”孙承宗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一口棺材,就能吓破你们的胆吗?”

他顿了顿,嘴角甚至牵起一丝极淡的、近乎嘲弄的弧度:“多尔衮小儿,惯会弄这些装神弄鬼、虚张声势的把戏。他抬棺而来,是想告诉我等,他要么死在此地,要么踏平高阳。可惜……”

孙承宗的声音陡然转冷,如同这夜风中夹杂的冰粒:“他选错了地方,也选错了对手!”

他的目光越过众人,投向城外那片重新被黑暗笼罩的雪原,仿佛能穿透夜幕,首视那个骑在白马上、不可一世的年轻亲王。

“老夫督师辽蓟时,他父亲努尔哈赤,尚且要对我客客气气,称一声‘孙先生’。”孙承宗的声音带着一种追忆往昔的慨然,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黄口孺子,拾人牙慧,也敢在老夫面前卖弄?”

几句话,如同定海神针,瞬间稳住了城头摇摇欲坠的人心。是啊,城下那位再厉害,在孙阁老面前,也不过是个“小儿辈”!他玩的这些花样,阁老什么没见过?

李青梧看着孙承宗那镇定如山岳的背影,心中翻腾的惊涛骇浪渐渐平息下去。他再次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超越武力、源于阅历和意志的力量。这种力量,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支撑起即将崩溃的防线。

“雷县令。”孙承宗不再理会城外,转向一旁的雷觉民。

“下官在。”雷觉民连忙躬身。

“虏酋亲至,其志不小。今夜虽暂退,明日必有大举攻城。”孙承宗语气沉静,条理清晰,“你即刻带人,再清点一遍城中所有可用之械:滚木、礌石、火油、金汁,务必分配到西面城墙,尤其是北城。民壮重新编伍,轮番值守,确保任何时候城头都有足够的人手。受伤者及时抬下救治,阵亡者……记下名字,战后统一抚恤。”

“是,阁老!”雷觉民领命,立刻带着几个僚属匆匆下去安排。

孙承宗又看向自己的长子孙铨:“你带些人,协助雷县令,重点巡查城防薄弱之处,特别是东南角那段去年雨水冲垮后修补的墙体,多备沙袋、木栅,以防万一。”

“孩儿明白!”孙铨拱手,点了十几个家丁也跟着下了城头。

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地发出,原本因那一炮和抬棺景象而有些混乱的城头,迅速恢复了秩序。人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开始按照指令行动起来,搬运守城器械,加固垛口,替换值守。

李青梧和赵胜也被编入了一个新的小队,负责看守北城偏西的一段城墙。他们靠着冰冷的垛口坐下,暂时得以喘息。赵胜从怀里掏出半个冻得硬邦邦的饼子,用力掰开,递了一半给李青梧。

“凑合吃点,读书郎。”赵胜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粗哑,“还不知道明天有没有命吃下一顿呢。”

李青梧接过那半块冰凉的饼子,道了声谢,放进嘴里慢慢咀嚼。饼子粗糙硌牙,带着一股陈粮的味道,但他却吃得异常认真。他需要食物来补充体力,更需要这片刻的安宁来整理纷乱的思绪。

他抬头望向夜空,风雪似乎真的小了些,铅灰色的云层后面,偶尔能看到一两颗黯淡的星子闪烁。城外的清军营地,火把依旧连绵如星海,但却没有了之前的喧嚣和躁动,反而透出一种沉静的、蓄势待发的杀机。那种寂静,比之前的鼓噪更让人不安。

“赵叔,”李青梧咽下嘴里干硬的饼渣,低声问道,“你说……他们抬棺材,真的不怕死吗?”

赵胜啃饼的动作顿了一下,嗤笑一声:“狗鞑子也是人,砍了脑袋一样会死!怕?哪个不怕死?不过嘛……”他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市井的洞察,“当官当到那个份上,尤其是他们那种部落里杀出来的头人,更惜命!抬棺材?哼,我看就是做样子,吓唬人的!真要是不怕死,他多尔衮怎么不自己冲在最前面?”

李青梧默然。赵胜的话糙理不糙。或许,那真的是一种心理战术。但无论如何,这种战术,确实在守军心里投下了一片阴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