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清王朝的兴衰与灭亡 > 第2章 血沃中原孤城落日(第2页)

第2章 血沃中原孤城落日(第2页)

李自成眼睛一亮:"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刘宗敏说道,"咱们可以趁机攻取几个县城,补充粮草兵力。"

李自成沉思片刻,摇头道:"不,现在还不是时候。"

"为什么?"众将不解。

李自成解释道:"明军虽主力北调,但各地守军仍不可小觑。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我们要等待最佳时机。"

李自成所说的"最佳时机",是指明军与后金军两败俱伤之时。这位未来的大顺皇帝,己经展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

五、边军的悲歌

与此同时,在宣大地区,明军残部正在艰难地重整防线。被革职的张全昌虽然心灰意冷,但仍尽职尽责地组织防务。

"大人,有百姓求见。"亲兵前来禀报。

张全昌抬头,看见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跪在帐外。

"总兵大人,为我们做主啊!"一个老者痛哭流涕,"鞑子掳走了我的儿子儿媳,只剩下老朽和这个孙子。。。"

张全昌扶起老者,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些百姓的苦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明军的无能造成的。

"老人家请起。"张全昌声音哽咽,"是我等无能,未能保护百姓周全。"

"大人言重了。"老者说道,"我们知道将士们己经尽力了。只是。。。只是这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啊!"

张全昌沉默片刻,转身对张懋劲说:"从军粮中拨出一部分,分给受灾百姓。"

"大人,这。。。"张懋劲欲言又止。军粮本就紧张,再分给百姓,将士们就要饿肚子了。

"照我说的做!"张全昌斩钉截铁地说道,"百姓若不能活,我等守土何用?"

这一幕在战后的宣大地区并不罕见。明军将士与百姓同甘共苦,共同度过难关。然而,这种局部的温情,无法掩盖整个王朝正在走向衰败的事实。

六、议和的真相

就在张全昌等人竭力善后时,宣大总督张宗衡却在秘密进行另一项工作:与后金议和。

"总督大人,与虎谋皮,恐非良策啊。"幕僚劝谏道。

张宗衡苦笑:"你以为我不知道吗?但如今形势比人强。若不暂时稳住鞑虏,等他们再次来犯,宣大地区将彻底糜烂。"

"可是朝廷那边。。。"

"朝廷那边我自有交代。"张宗衡打断道,"再说,这不仅是我的意思,也是代王府的意思。"

原来,代王之母杨太妃担心后金军再次入寇,危及代王府安全,因此暗中支持张宗衡与后金议和。这种地方势力与中央政策的背离,正是明末政治的一大特色。

然而,张宗衡的议和努力最终被崇祯视为通敌行为,成为他后来被问罪的重要罪证。这也反映出崇祯朝的一个致命问题:皇帝既要求前线将领取胜,又不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宽容。

七、军事改革的尝试

战败的教训让明朝有识之士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兵部尚书张凤翼上书崇祯,提出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建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