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清王朝的兴衰与灭亡 > 第1章 烽火照边关铁骑破长城(第2页)

第1章 烽火照边关铁骑破长城(第2页)

只见山后窜出数百名后金骑兵,对明军发起突袭。一时间箭如雨下,明军当场有6人阵亡,4匹战马被射杀。

“结阵迎敌!”龚化龙临危不乱,立即指挥明军借助山地地形与后金军展开激战。后金军见明军抵抗顽强,便分出一支人马向围攻沙城的主力部队求援[citation:4。

然而,出乎明军意料的是,后金大营并未全力来攻,而是迅速与明军脱离接触,拔营向西南方向移动。龚化龙谨慎地下令终止战斗,率军到鸡鸣山扎营。此战明军仅斩获七颗后金首级,但成功逼退了后金军的攻势[citation:4。

六、保安城之战

七月十二日,后金军主力开始攻打新城保安城。皇太极亲临前线,命令正、镶两黄旗及黑旗汉军炮队(乌真超哈)发起进攻。

“轰隆!”汉军炮队的火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炮弹砸在保安城墙上,碎石飞溅。一枚炮弹恰好击中城头,明军守备不幸中炮牺牲。

后金军见守将阵亡,士气大振,纷纷架起云梯登城。正黄旗的两名士兵率先攀梯而上,眼看就要登上城头。就在这时,云梯突然折断,两名士兵从高处坠落。

皇太极见强攻损失太大,便下令停止攻击:“此城险要,不必强攻,转攻他处。”

后金军虽然暂时撤退,但保安城己岌岌可危。张全昌得知消息后,立即亲率1500余名精锐官兵向新保安、沙城、土木等地推进,试图牵制后金兵力[citation:4。

七月二十日,张全昌接到报告:旧保安城的后金军开始撤退,一半己渡过桑干河。他立即率军追击,后金军后队仓皇过河,部分士兵被明军射杀。明军成功夺回五六百名被掳的难民以及牛7头、羊224只[citation:4。

“立即救火安民!”张全昌见后金撤退前放火烧城,急忙命令士兵入城救火。随后,他招抚幸存人民1000多人,并调来3000人加强新保安州的防守[citation:4。

七、铁骑肆虐

就在宣府一线激战正酣之际,其他三路后金军也在大同地区肆意横行。

七月十三日,大贝勒代善率军攻取得胜堡,明参将李全城陷自杀殉国。镇场堡守军不战而逃。然而,后金军进攻怀仁县、朔州城、井坪州却接连受挫,屡攻不克[citation:4。

七月二十一日,后金军攻克王家庄堡城。在这场战斗中,明守备父子英勇战死,而后金礼部承政巴都礼也被明军击毙。皇太极得知巴都礼阵亡的消息后,“恻然泣下,良久方入帐”,可见损失之重。

八月二日,后金军攻占崞县,原因是“崞县城北墙圯”。王敦堡、板镇堡守军弃城而逃。与此同时,代州明军主动出击,但被后金军击败[citation:4。

八、边军悲歌

在后金铁骑的蹂躏下,宣府、大同地区的百姓陷入了深重灾难。后金军所过之处,猪羊牛马被掳掠一空,村庄被焚,庄稼被毁,无数百姓被掳为奴。

面对此情此景,明军将士虽奋力抵抗,但往往力不从心。更令人痛心的是,明军内部也存在严重问题。正如崇祯皇帝所疑虑的那样,有时他细想一下,“朝廷这么多能征惯战的将军,怎么就奈何不了这几个小豺贼?”他实在搞不懂。

有时候,崇祯“怀疑这些总兵们拥兵自重。要不然,为何他们报上来的总是屡屡战胜流贼,而流贼却越杀越多?”而且,“这些武将,纵兵扰民的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地区的百姓“远远见了朝廷军队,竟至相率逃匿,因为怕他们杀良冒功!像这样的军队,和流贼还有什么区别?”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便是忠诚勇敢的将领也难以施展拳脚。如驻山西的总兵官曹文诏,虽然勇猛,但统兵不过3000名,与数以万计的后金军作战,无异螳臂挡车。最终因不敢与后金军接战而被崇祯论罪发配。

九、崇祯的抉择

北京紫禁城内,崇祯皇帝面对接连不断的噩耗,焦急万分。他召集满朝文武问策,然而这些文武大臣面面相觑,没有一个走出来出一谋,献一计。崇祯叹息不己,无奈之下,只得宣布京师戒严。

“陛下,代王之母杨太妃命宣大总督张宗衡等人向后金求和。”内阁首辅温体仁呈上一份奏折,小心翼翼地说道。

崇祯眉头紧锁:“求和?这不是纵容鞑虏吗?”

温体仁低声道:“陛下,张宗衡等见后金焚杀掳掠,如入无人之境,早就有意求和,只是怕承担责任而观望。如今有太妃命令,他们才敢行动。”

崇祯沉默良久,最终不得不默许了这一行为。事实上,张宗衡等人向后金请和时,后金己经饱掠一番,便顺手推舟,乘机又敲诈一番,之后八旗兵尽皆撤兵东归。

闰八月,后金军开始陆续撤出边墙。皇太极见此次入塞己达到掠夺财富、消耗明朝实力的目的,便率军从容出塞。九月,后金军队返抵沈阳。

十、战后余波

后金军撤退后,崇祯皇帝开始追究战败责任。他查出宣大总督张宗衡通款后金事,又见驻山西的总兵官曹文诏不敢和清兵接战,大怒,将张宗衡、曹文诏及巡抚胡沾恩、总兵张全昌一并论罪发配。

然而,这种事后追责己无法挽回战败的损失。宣府、大同之战历时50余日,后金军攻围大小城镇台堡50座,俘掠百姓、牲畜、财物不计其数。明朝在宣大地区的防御体系遭受重创,民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更具深远影响的是,这次“入口之战”是皇太极假道蒙古打击明朝的又一次成功尝试。它暴露了明朝北方防线的脆弱性,为后来后金(清)军更大规模的入塞行动奠定了基础。

而在这场战役中,一位名叫李自成的流寇首领,趁明军主力被后金牵制之际,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谁也不会想到,十年后,他将率领大军攻破北京城,为大明朝的覆灭敲响丧钟。

烽火连天的宣大地区,硝烟渐渐散去,只留下满目疮痍和无数百姓的哀嚎。而更大的风暴,正在东北方向酝酿着。大明王朝的黄昏,己经悄然来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