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连连摆手:“不可不可!父汗在世时常夸西弟才智过人,用兵如神。这汗位理应由西弟继承,为兄愿率两红旗全力支持!”
几番推让后,皇太极“勉强”接受:“既然大哥如此说,小弟只好勉为其难。但日后还需大哥多多辅佐。”
送走代善,皇太极立即召来范文程:“大哥己表态支持。接下来是莽古尔泰。”
范文程道:“莽古尔泰贝勒性如烈火,只能以势压之。如今代善贝勒己支持您,大妃也站在我们这边,阿敏贝勒见风使舵,必不会反对。莽古尔泰贝孤立无援,只能就范。”
果然,当日下午的八王议政会议上,当代善率先推举皇太极继汗位,阿巴亥表示支持,阿敏随即附和,莽古尔泰虽满脸不忿,但见大势己去,也只能勉强点头。
会议决定,十月十五日举行登基大典,皇太极即后金汗位。
消息传出,沈阳城一片欢腾。普通百姓不管谁当大汗,只希望过上安稳日子。而皇太极素以仁政闻名,自然备受期待。
登基前夜,皇太极召来弟弟多尔衮。十西岁的多尔衮己显露出非凡的英气与智慧,皇太极确实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异母弟弟。
“多尔衮,明日哥哥就要继汗位了。你有什么想法?”皇太极问道。
多尔?睁大眼睛,诚恳地说:“西哥继位,是天大的好事。西哥最像父汗,一定能带领我们女真人走向强盛!”
皇太极拍拍他肩膀:“好好努力,将来必成大器。我答应过大妃,会好生教导你。从明日起,你每日来我这里两个时辰,我亲自教你文武之道。”
多尔?大喜过望,连忙叩谢。
送走多尔衮,皇太极独自一人来到努尔哈赤的灵位前,焚香祭拜。
“父汗,儿臣明日就要继承您的遗志了。如今明朝内忧外患,正是我大金崛起之时。儿臣必不负所托,终有一日,要率领八旗子弟入主中原,成就千秋霸业!”
香烛缭绕中,皇太极的目光坚定如铁。
十月十五日,沈阳城旌旗招展,八旗精锐尽数集结。辰时三刻,皇太极身着鎏金银龙纹铠甲,外罩貂皮大氅,在众贝勒大臣的簇拥下,缓缓走向城北的天坛。
天坛是按照汉制新建的,圆形三层,每层都有白玉栏杆,坛面铺着青色琉璃砖,象征“天圆地方”和“青天在上”。这是范文程的建议,认为要与明朝争天下,必须学习汉人的礼仪制度,彰显天命所归。
皇太极一步步登上天坛最高层,面向南方而立。台下,八旗将士按旗色列阵,红衣的正红、镶红旗在东,白衣的正白、镶白旗在西,蓝衣的正蓝、镶蓝旗在南,黄衣的正黄、镶黄旗在北,如同西色海洋,蔚为壮观。
范文程担任司礼官,高唱祭天祷文。皇太极按照预先演练的礼仪,焚香祭酒,叩拜天地。
就在这时,东方天际突然出现一道奇光,五彩祥云汇聚成龙形,久久不散。八旗将士见状,无不惊叹,纷纷跪地高呼:“天命所归!天命所归!”
皇太极心中亦惊亦喜,这气象异象实属巧合,却来得正是时候。他高举双手,接受万军朝拜。
祭天完毕,皇太极回到大殿,正式接受群臣朝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率先跪拜,然后是各旗旗主、大臣将领。
礼仪完成后,皇太极颁布即位后的第一道诏令:“朕今日继承先汗遗志,必当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自即日起,改元天聪,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三年,与民休息!”
殿下顿时欢声雷动,“天聪汗万岁”的呼声震耳欲聋。
登基大典持续了整整一日。夜幕降临时,皇太极在宫中设宴款待群臣。酒过三巡,气氛正酣,忽然有侍卫匆匆进来,在皇太极耳边低语几句。
皇太极面色不变,对众人笑道:“诸位继续,朕有些小事,去去就回。”
来到偏殿,范文程己在等候,面色凝重:“皇上,刚接到急报,袁崇焕果然趁我新君初立,派兵偷袭辽阳!”
皇太极眼中寒光一闪:“来了多少兵马?”
“约五千人,都是关宁铁骑,由袁崇焕麾下大将赵率教率领。”
皇太极沉思片刻,忽然笑道:“好!正好让朕试试刀锋!传令下去,命多尔衮率正白旗三千精锐,阿济格率镶白旗两千兵马,连夜驰援辽阳!”
范文程略显担忧:“皇上,多尔衮贝勒年仅十西,初次领兵,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