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的足迹在哪里查找 > 第4章 抵达台州府城临海古街的晨光与炊烟(第2页)

第4章 抵达台州府城临海古街的晨光与炊烟(第2页)

“那是,我们这饼,每天只做两百个,卖完就关门,不赶工,要的就是这个味道。”老奶奶接过老板递来的海苔饼,笑着对陆帆说,“小伙子,你要是还想吃别的,就往街里面走,有家周记麦虾,老板做麦虾的手艺好得很。”

陆帆谢过老奶奶和老板,背着帆布包继续往里走。刚走没几步,手机响了,是“台州小海鲜”发来的消息:“帆帆!我到谯楼了,你在哪?我穿蓝色的卫衣,手里拿着个相机!”

陆帆抬头往前看,不远处有座古色古香的城楼,飞檐翘角,上面挂着块匾,写着“雄镇东南”,应该就是谯楼了。他加快脚步走过去,刚到谯楼下,就看到一个穿蓝色卫衣的姑娘,背着相机,正踮着脚往这边看,看到陆帆,眼睛一亮,挥着手跑过来:“帆帆!我是‘台州小海鲜’,你可以叫我小海!”

小海是个大学生,家在临海,放假回家,平时喜欢逛古街拍美食,所以看到陆帆的首播,就忍不住推荐家乡的小吃。“我跟你说,紫阳古街我闭着眼睛都能走,哪家的小吃最好吃,我都知道!”小海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张手绘的地图,“这是我自己画的,标了所有必吃的小吃,你看,我们现在在谯楼,前面就是周记麦虾,再往前是泡虾摊,晚上还有嵌糕摊,超好吃!”

陆帆接过地图,上面画得很细致,每个小吃摊都画了小图标,旁边还写着推荐理由,比如“周记麦虾:汤鲜,麦虾劲道”“王记泡虾:虾仁多,外皮脆”,看得出来小海很用心。“太谢谢你了,小海,有你带路,我就不用瞎找了。”

“客气啥!我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临海的好吃的。”小海笑着说,“走,我带你去吃周记麦虾,早上人少,不用排队。”她拉着陆帆往街里面走,脚步轻快,像只小鸟,“你知道吗?麦虾其实不是虾,是用麦粉做的,形状像小虾米,所以叫麦虾。以前渔民出海,没什么吃的,就把麦粉调成糊,拨成条煮在汤里,加些虾干、笋干,既能吃饱,又鲜,后来就变成了我们这里的小吃。”

陆帆一边走,一边听小海讲,眼睛还不忘看周围的风景——老街的房子大多是两层,底层是店铺,上层是住家,有的住家的阳台上挂着衣服,随风飘着;有的店铺门口摆着盆栽,开着红色的三角梅,从墙头垂下来,很是好看;还有的店铺门口放着个小桌子,几位老人坐在那里喝茶,手里拿着蒲扇,慢悠悠地聊天,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

“到了!”小海停在一家小店前,店面不大,门口挂着个红色的幌子,写着“周记麦虾”,里面只有西五张桌子,己经坐了两桌人,都是本地人,正低头吃着碗里的麦虾。老板周师傅正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筷子,在锅里拨着什么,看到小海,笑着打招呼:“小海,今天带朋友来啦?”

“周师傅,这是我朋友陆帆,来拍我们临海的小吃。”小海说着,拉着陆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周师傅,两碗麦虾,加蛏子和虾干!”

“好嘞!”周师傅应了一声,转身开始准备。陆帆凑过去看,灶台上的锅里烧着水,旁边的碗里放着调好的麦粉糊,还有切好的笋干、虾干、蛏子。周师傅先把笋干和虾干放进锅里炒香,加了点高汤,然后拿起筷子,蘸了点麦粉糊,在锅边一刮,一条细细的、长长的麦粉条就掉进锅里,像一条小虾米,他动作很快,不一会儿,锅里就飘满了“麦虾”。

“周师傅,您做麦虾做了多少年了?”陆帆问。

“三十年了!”周师傅手上没停,笑着说,“我爹以前就是做麦虾的,在灵江边推着小车卖,我小时候就跟着他学,那时候觉得累,现在老了,反而离不开这灶台了。”他把蛏子放进锅里,盖上锅盖,“我们做麦虾,关键是麦粉糊的浓度,太稀了不行,太稠了也不行,要刚好能挂在筷子上,拨出来的麦虾才劲道。汤也要鲜,必须用高汤,加虾干和笋干提鲜,蛏子要选新鲜的,这样才够鲜。”

不一会儿,两碗麦虾就端上来了。碗很大,里面的麦虾是乳白色的,汤也是奶白的,上面飘着几个肥美的蛏子、金黄的虾干、翠绿的葱花,香气扑鼻。陆帆拿起筷子,夹起一根麦虾,放进嘴里——麦虾很劲道,嚼起来有弹性,带着麦粉的清香;汤很鲜,是那种自然的鲜,没有加过多的调料,虾干的鲜、笋干的香、蛏子的甜,都融在汤里,喝一口,暖到胃里。

“好吃!”陆帆忍不住说,“这汤也太鲜了,比我在别的地方喝的海鲜汤还鲜。”

“那是!周师傅的高汤都是熬了三个小时的,用的是猪骨和老母鸡,再加上虾干和笋干,能不鲜吗?”小海一边吃,一边说,“我小时候,每次生病,我妈就带我来吃周记麦虾,说喝了汤病就好得快。现在我在外地上学,每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吃一碗麦虾,感觉就像回家了。”

陆帆听着小海的话,心里有点触动。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外婆生病的时候,也会给他做定胜糕,说吃了定胜糕,病就会好。原来不管在哪个地方,美食都藏着亲情和记忆,这就是他想要写进书里的东西,不是简单的味道,是味道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他掏出笔记本,飞快地写着:“周记麦虾,三十年老店,老板周师傅,祖传手艺。麦粉糊浓度适中,麦虾劲道。汤:猪骨+老母鸡高汤(熬3小时),加虾干、笋干、鲜蛏子,鲜而不腻。小海:童年记忆,生病时妈妈带吃,外地上学回来必吃。”

吃完麦虾,小海拉着陆帆继续逛古街。太阳己经升得很高了,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有的游客举着相机拍照,有的本地人拎着刚买的菜回家,还有的孩子在街边追跑打闹,笑声清脆。小海带着陆帆逛了几家老店,有做蛋清羊尾的,有做乌饭麻糍的,还有做麦饼的,每到一家,小海都能跟老板聊上几句,老板也会热情地给他们尝一点,让陆帆感受到了临海人的热情和淳朴。

走到街中间,有一座古老的坊门,上面刻着“紫阳街”三个大字,旁边还有块石碑,上面写着这条街的历史——紫阳街始建于北宋,因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号紫阳)而得名,历经千年,至今仍保留着唐宋以来的坊门建筑格局。“你看,这些坊门都是老的,以前是用来划分街区的,现在成了古街的标志。”小海指着坊门对陆帆说,“晚上的时候,坊门会亮灯,红灯笼照着古老的坊门,特别好看。”

陆帆掏出相机,拍下坊门和石碑,心里感慨万千。这条街历经千年,依然充满活力,不是因为它有多繁华,而是因为它保留着最真实的烟火气,保留着本地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美食手艺。这些才是最珍贵的,是书本里学不到的,是需要用脚步去丈量,用味蕾去感受的。

逛到下午的时候,小海看了看时间,对陆帆说:“帆帆,晚上的泡虾摊才最好吃,我们现在先去吃点别的,晚上再去吃泡虾,怎么样?”

陆帆点头:“好啊,听你的。”他看了眼笔记本,己经记了满满几页,有海苔饼的故事,有麦虾的手艺,还有古街的历史,这些都是他之前在杭州闭门造车时得不到的素材。他抬头看着古街的炊烟,袅袅地升向天空,和远处的灵江、古城墙连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画。

他忽然明白,灵感不是坐在房间里想出来的,是走出来的,是尝出来的,是听出来的。是老奶奶手里的海苔饼,是周师傅锅里的麦虾,是小海手绘的地图,是这条古街千年的烟火气,这些才是最鲜活的素材,才是能写进书里,打动读者的东西。

夕阳西下的时候,紫阳古街的灯渐渐亮了起来,红灯笼一盏盏被点亮,暖黄的光落在青石板上,落在老屋的木窗上,落在行人的脸上,温柔得像母亲的手。小海拉着陆帆往泡虾摊的方向走,嘴里念叨着:“王记泡虾的老板最实在,虾仁给得特别多,你肯定会喜欢的!”

陆帆跟在小海身后,背着帆布包,手里拿着笔记本,心里满是期待。他知道,今晚的泡虾,又会是一个新的故事,一个新的灵感,会成为他书稿里不可或缺的一页。而这条古老的紫阳街,还有更多的故事和味道,等着他去发现,去记录。

他的台州寻味之旅,才刚刚开始。

热门小说推荐

剑道独尊
剑游太虚剑道独尊
...
异界艳修
小翼之羽异界艳修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