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为帝王之大明鸿图 > 第128章 北疆暗涌电照风行(第1页)

第128章 北疆暗涌电照风行(第1页)

哥萨克东侵,烽烟再起

英国“祸水东引”的毒计,如同投入北疆冰原的一颗火种,迅速点燃了紧张的局势。得到英国秘密输送的先进火器图纸和少量军事顾问的“指导”,俄罗斯远东总督府的野心急剧膨胀。原本就桀骜不驯、以劫掠和扩张为生的哥萨克探险队,如今装备得到了些许改善,气焰更加嚣张。

他们不再满足于在外兴安岭以北的寒冷荒原上捕捉毛皮兽,而是将贪婪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水草丰美、战略位置重要的黑龙江流域。多次小股的哥萨克骑兵,凭借对复杂地形的熟悉,像幽灵一样越过模糊的边界线,袭击大明设在黑龙江中上游的孤立屯垦点。这些屯垦点大多由北疆驻军家属和流放的罪犯组成,防御薄弱。哥萨克人烧杀抢掠,掳走人口和粮食,破坏房屋和农田,行为极其残暴。

更严重的是,一支规模较大的哥萨克队伍,约三百余人,在一名叫哈巴罗夫的悍勇头目带领下,竟然试图在原雅克萨城旧址附近,重建一个坚固的军事据点。他们驱赶附近的达斡尔、鄂伦春等土著部落,砍伐树木,构筑工事,摆出了一副长期占据、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南下的姿态。

北疆总督,“武穆公”,接连收到前线城堡守将和土著头人发来的紧急军报。他深知事态严重,俄罗斯人此举己不是简单的边境摩擦,而是赤裸裸的领土蚕食。他立刻下令:

1。黑龙江沿线所有军堡、屯垦点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加强巡逻,实行烽火预警。

2。从辽东北调集他最精锐的“天雄军”骑兵一部,火速增援黑龙江城(瑷珲)。

3。派出数支以夜不收(精锐侦察兵)和熟悉当地环境的索伦兵(鄂温克、达斡尔等族组成)为主的小股快速部队,深入黑龙江以北地区,侦察哥萨克主力动向,并对发现的越境小股敌人进行坚决的追击和清剿。

广袤无垠的林海雪原,顿时成了厮杀的战场。明军的夜不收和索伦兵精于骑射和山林作战,但哥萨克人同样凶悍顽强,且对地形了如指掌。双方在密林、河岸、雪地中爆发了多次小规模但异常惨烈的遭遇战。战斗往往在极近距离内以火铳互射和马刀搏杀开始,迅速演变成残酷的白刃战。哥萨克人的悍勇给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而明军严明的纪律、更好的装备(尤其是改良的燧发枪和手榴弹)以及索伦兵精准的箭法,也让哥萨克人吃了苦头。

北疆的天空,刚刚晴朗了数年,再次被战争的阴云笼罩。黑龙江的流水仿佛都带着硝烟的味道,边境地区的百姓人心惶惶,刚刚恢复的屯垦和生产活动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场更大规模的冲突,似乎一触即发。

朝堂激辩,北疆方略

来自北疆的紧急军情,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抵北京,立刻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次日的大朝会上,关于如何应对俄罗斯的再次挑衅,文武百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主要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主战派声势浩大,以军功新贵和变法干将商鞅为首,得到了大部分军中将领和部分年轻气盛的御史言官的支持。

一位刚从北疆轮换回京的参将,情绪激动地出列奏道:“陛下!罗刹鬼欺人太甚!昔日雅克萨之败,未使其敛迹,今得英夷些许资助,便敢卷土重来,杀我百姓,毁我屯田,若再不予以迎头痛击,国威何在?边患何时能宁?臣请陛下效汉武帝北伐匈奴之故事,发倾国之兵,水陆并进,犁庭扫穴,不仅要收复失地,更要深入漠北(指西伯利亚),焚其巢穴,毁其据点,使其百年之内不敢南顾!唯有如此,方能一劳永逸,保我北疆永世太平!”他的话语充满了战场上带来的杀伐之气,引得不少武将纷纷附和。

商鞅的发言则更侧重于战略层面,冷静而犀利:“陛下,俄罗斯乃陆上大国,其性如饿狼,贪得无厌。今日割我一城,明日其必索十城。若示弱退让,则其势必得寸进尺,非但黑龙江不保,恐蒙古、辽西亦将受其觊觎。且如今我朝新军初成,火器精良,粮饷因铁路畅通而转运便利,正宜借此机会,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击溃其远东力量,震慑群丑。此非好战,乃以战止战,为后世开太平之举也!若迁延不决,待其站稳脚跟,联合英夷,则北疆之患,将成心腹大疾!”

主守派(或称稳妥派)则以内阁几位资深阁老和户部、工部的官员为主,他们更考虑国家的整体负担和长期发展。

一位户部侍郎忧心忡忡地反驳:“商大人之言,虽壮怀激烈,然未免失之轻率。西伯利亚之地,荒芜苦寒,人烟稀少,纵是千里沃野,于我有何实利?劳师远征,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民有菜色。昔日汉武虽逐匈奴于漠北,然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前车之鉴不远!况今朝廷变法初见成效,铁路、格物、海军,在在需款,若倾力于北疆一战,耗尽国力,万一东南海疆或内陆有变,如之奈何?臣以为,当依托黑龙江天险,加固城防,广置屯田,以守代攻。我朝火器犀利,据城而守,可保无虞。罗刹人远来,补给困难,久之势必自退。此乃以逸待劳,保全国力之上策。”

工部尚书也补充道:“北疆筑路,成本数倍于内地,若大军远征,需修桥铺路,所费更巨。不如将此项钱财,用于加速中原干线与京粤线建设,或加强海军战舰,其利更远。”

两派争论不休,一方强调国威与长远安全,一方强调现实国力与持续发展,各有道理。龙椅上的朱由检,面色沉静,目光深邃,仔细聆听着每一位大臣的陈述。他内心同样波澜起伏,他深知,俄罗斯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但主战派那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确实有可能将帝国拖入一场消耗巨大的长期战争,正中国王“祸水东引”的下怀。而主守派虽稳妥,但过于被动,可能纵容俄罗斯不断渗透,最终养虎为患。

他需要一种超越单纯“战”或“守”的更高明策略:一种既能展示大明捍卫疆土的坚定决心,给予俄罗斯有效惩戒,又能将战争规模和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国力过度消耗,同时还要能利用此战进一步巩固北疆、锻炼新军的策略。这场边境危机,既是对帝国的考验,也可能是一个机会。

有线电报,瞬息万里

就在朝堂为北疆战略争论得面红耳赤之时,一个足以改变帝国乃至世界格局的惊人突破,正在北京的格物院内悄然诞生。这项突破,并非源于庞大的工程,而是源于对那种神秘“电”力量的深入探索。

在宋应星的主持和牛顿的关键理论贡献下,格物院的精英们废寝忘食地攻关。牛顿以其卓越的数学和逻辑能力,为电报编码提供了理论基础——一套简单有效的点划组合系统(类似莫尔斯电码的雏形),用以代表不同的数字和字母。而宋应星则带领工匠们,解决了最实际的技术难题:寻找和提纯导电性更好的金属(主要是紫铜)用于制作导线;改进绝缘材料(尝试了沥青、丝绸、橡胶等);最重要的是,制造出灵敏度足够高、能可靠发送和接收电脉冲信号的电磁式收发报机原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