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为帝王之大明鸿图 > 第19章 新火燎原 暗涌惊澜(第1页)

第19章 新火燎原 暗涌惊澜(第1页)

金陵城西,玄武湖畔,一片宁静祥和。然而,在这片宁静之中,却有一座占地广阔、戒备森严的建筑群拔地而起,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这座建筑群的高墙之内,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雕梁画栋、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而是充满了粗犷气息的砖石工坊、高耸入云的烟囱,以及终日传出叮当锻打声和吱呀机械声的奇特房舍。这里,便是新成立的“大明皇家格物院”。

宋应星,这位曾经的文士,如今早己褪去了长衫,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粗布短打。他的脸上沾染着煤灰与油渍,但他的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亢奋。因为这里,是他的梦想之地,是他能够尽情探索科学奥秘的天堂。

格物院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同时,这里也吸引了一些对“奇技淫巧”抱有浓厚兴趣的落魄书生。在朱由的授意和沈万三近乎无限的资金、物料支持下,这座格物院成为了新思想的熔炉和技术的试验场。

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各种新奇的想法和创意在这里碰撞、融合,激发出无尽的创造力。无论是机械制造、火药研究,还是天文历法、水利工程,都能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专家。

宋应星穿梭于各个工坊之间,与工匠们一起探讨技术难题,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工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和对科学的敬畏,每一次的突破和创新都让他感到无比兴奋。

在这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地方,大明的科技正在悄然崛起,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此刻,格物院最深处的“火器试验场”内,气氛凝重而兴奋。一座经过反复改良、体型比传统佛郎机炮更为紧凑、炮管更长、内壁更光滑的青铜炮,被牢牢固定在沉重的炮架上。炮口前方百步之外,竖立着一排包裹着三层铁甲的木靶。

“宋院正,都准备好了!”一名精悍的匠师,手持火把,声音因激动而发颤。他身边放着一个特制的药包,里面是宋应星根据《天工开物》记载,结合反复试验,优化了配比、颗粒化处理的新式火药。

宋应星深吸一口气,看向旁边亲自前来观摩的朱振、武穆公(巅峰)和岳帅(青年)。朱振微微颔首,眼中充满期待。

“装药!”匠师小心翼翼地将定量的新火药倒入炮膛,用长杆压实,再装入一枚同样经过精密铸造的实心铁弹。

“瞄准!”

炮口缓缓调整。

“点火!”

火把引燃了炮尾的药捻!

“嗤嗤嗤…”短暂的燃烧声后——

“轰——!!!”

一声远比以往任何炮声都更加沉闷、更加暴烈、仿佛能撕裂耳膜的巨响,猛然爆发!炮口喷吐出长达数尺的橘红色烈焰和浓密的硝烟!巨大的后坐力让沉重的炮架猛地向后滑退数尺,在地面上犁出深深的沟壑!

几乎在炮响的同时!

“砰!咔嚓!哐当!”

百步之外,那包裹三层铁甲的木靶,如同被无形的巨锤狠狠砸中!最外层的铁甲瞬间扭曲、撕裂!内里的两层木靶更是被炸得粉碎!木屑混合着铁片,如同暴雨般向后激射,深深嵌入后方的土墙之中!

全场寂静!只剩下硝烟弥漫和耳鸣的嗡嗡声。

“好!!!”岳帅第一个反应过来,忍不住击掌喝彩!眼中精光爆射!作为统帅,他太清楚这种威力和射程意味着什么!这将彻底改变战场格局!

武穆公(巅峰)虽未出声,但微微颔首,眼中也流露出赞许。此炮之威,己远超他当年所见的任何火器。

朱由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这不仅仅是武器的突破,更是格物之道的胜利!是文明前进的坚实一步!

“报靶!”宋应星强压激动,声音嘶哑。

匠师飞奔过去,片刻后,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传来:“院正!三层铁甲皆破!木靶粉碎!弹丸深入土墙一尺有余!威力…威力是旧炮三倍以上!射程预估可达三里!”

“好!好!好!”宋应星连道三声好,转身对朱振深深一躬:“陛下!新式颗粒火药配比成功!长管精铸炮初具雏形!此乃格物院首功!更是陛下洪福庇佑,格物大道可期!”

朱由扶起宋应星:“宋卿与诸位匠师,功在社稷!重赏!此炮定型后,命名‘破虏’,优先装备岳帅军中!火器营编制,需重新规划!”

然而,就在这振奋人心的时刻,谁也没有注意到,朱由贴身收藏、紧贴心口的那枚封存着林晚执念的菱形水晶,在刚才那声震耳欲聋的炮响瞬间,极其微弱地…**颤动了一下**。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带着迷茫与惊悸的意念波动,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朱由的灵魂深处漾开一丝微澜。

格物院的炮声还在耳畔回荡,然而,在金陵城的文华殿内,一场没有硝烟的风暴却己悄然掀起。

新修订的《大明会典》草案,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让整个朝廷都为之震撼。这份草案不仅对旧有的法律条文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更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改革措施,如“三级学制”、“考成法”、“格物院地位擢升”等。

这些新政犹如巨石投入古潭,激起千层浪。尤其是对于那些饱读诗书、恪守程朱理学的旧式文官群体来说,更是犹如晴天霹雳。他们对这些新政策感到极度困惑和不满,认为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颠覆和挑战。

在朝野上下,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有人支持改革,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人则坚决反对,视之为离经叛道之举。一时间,文华殿内议论纷纷,争吵不休,原本平静的朝堂变得波涛汹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