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满朝文武噤若寒蝉之时,
薛老将军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知远县令刘正俊实乃大才,是我大胤之福,社稷之福,应予以重赏,并调到京城来为陛下分忧。
其他人听到这话,纷纷拱手道:“臣附议。”
萧若卿点头道:“朕也是这么想的啊,但刘知县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不想离开知远县,想继续为知远县的百姓造福!再看看你们,整日不断社稷只会钩心斗角!连一个七品的县令都比不了!”
下方的众朝臣赶紧低下了头。
“这样的好官,朕尊重他的决定,但你们说,朕应该怎么赏?”萧若卿问道。
薛老将军思索了两秒,回道:“陛下,知远县令刘正俊,心系黎庶,智安流民。其首创“以工代赈”之法,未耗国库而活民万千,更使城郭焕然、百业俱兴,实乃造福一方之良吏!应赐其金匾,并通过朝报宣扬。”
萧若卿点头道:“此法其好,朕会亲自书写‘造福一方’金匾赐予他,以昭典范,其他爱卿呢,你们有何意见?”
其中一名大臣站出来道:“陛下,不如赐些金银,以及绫罗绸缎。”
薛老将军冷笑道:“你以为人家刘县令,和你一样在意这些金银和绫罗绸缎吗?”
“你”
“好了。”
萧若卿摆手道:“朕已经有想法好,传朕旨意,为彰显彰刘正俊勤勉清廉,特赐御制锦玉腰带一副,享正四品俸禄及仪制,位同州牧,并特许直奏之权,凡涉民生要务,可密折直达天听!另,准其所请,留任知远县令,望尔永持此心,牧守兹土!”
朝堂上的人听到这话,纷纷脸色狂变。
这女帝,竟然给了这么大的赏赐?
“陛下不可!”
礼部尚书立刻站出来道:“县令本就是七品,从未有过正四品的县令,而且还位同州牧,这与礼不合,且有史以来,从未有过此先例!”
萧若卿问道:“那有史以来,可曾有过县令,用过以工代赈,智安流民的?”
“这”
“又可有县令,面对流民遍地,不仅没引起混乱,更是让城郭焕然、百业俱兴的?”
“我”
“又可有县令,放着高官厚禄不要,只想留守县城为百姓谋福祉,真正地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礼部尚书不说话了。
萧若卿的这三问,让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接。
虽然让一个县令享受正四品待遇,确实于礼不合且从未有过,但刘正俊这样的县令,也是从未出现过!
这时,
翰林院大学士出列道:“陛下,刘知县确实是难得的好官,但正四品,不仅对一个人的品性,还有才学的认定,刘知县以举人之身,若是成为正四品,恐怕会导致科举出现不正常。
“才学?”
萧若卿眯起双目笑道:“周大学士,巧了,谢文博的信中,除了这些事外,还提到了另外一件事,说知远县学风盛行,更有人提出了鸡兔同笼的算术题,周大学士可要试试能不能解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