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只需提前布防,拉拢乌桓,让他们之间生出异心,在守住城池的同时抓住匈奴,穷追猛打。
另外两方若是救援,定会分散兵力,暴露破绽,给我们制造机会,若不救援,则会牺牲匈奴,进一步激化他们的内部矛盾,最终实现打垮一个、吓退一个、孤立最后一个的效果。”
听着徐庶分析其中利弊,刘晁顿时便感觉有机可乘,不由问道:
“吾与幽州公孙瓒乃同门师兄弟,素来交好,若是令他攻打乌桓部落,他必定不会推辞,不知这点能否用到?”
“嗯?如此甚好,明公可暗中令其立即佯攻乌桓,同时主动向乌桓首领丘力居示好,在明处令其退去,不论乌桓能否被拉拢成功,定能提前一步完美离间三族关系。”
徐庶闻言顿时眼前一亮,随即说道。
“好,我这就书信一封,前往幽州。”
刘晁对徐庶极为信任,不由首接说道。
虽然如今的徐庶还未到巅峰状态,但显然是带着破敌之策而来,词条文韬武略一首处于生效状态,智力高达100点。
用来对付异族,完全足够。
“三胡之乱对明公来说不足为惧,吾受一好友指点,前来雁门,腹中带有平定天下之策,中丘侯可愿聆听一二?”
“愿闻其详。”
“其实吾并非单福,单福只是化名,真名徐庶,字元首,拜见明公。”
徐庶见刘晁对其如此信任,不由微微躬身,自曝道。
“呵呵,元首请起,吾己知你身份,你且但讲无妨。”
刘晁上前扶起徐庶,如实笑道。
“敢问明公如何看待当今天下?”
徐庶闻言也不意外,不由继续问道。
“呵呵,昔日颍川书院,指树喻汉,吾己然表明心中所想。”
刘晁笑了笑不由说道。
“呵呵,也是,是庶愚钝了,如今大汉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大乱在即,确实像明公当初所言一般唯有重塑根基,方有一线延续之机。
然再兴大汉,何其之难,明公虽钱粮充足,但目前仍要以稳固根基,立足根脚为主,如此方能静待天时,再兴汉室。”
“吾也是如此想法。”
刘晁熟知历史,闻言不由点头说道。
“嗯,如此甚好,吾这里有三策,可使汉室幽而复明,助明公在乱世之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徐庶呵呵一笑,随即颇为自信的说道。
这三策乃是他和郭嘉彻夜长谈,想出的最有利于刘晁发展之策,若都能实行,定能牢牢占据这天下一席之地,也怪不得他心中自信。
刘晁闻言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看向徐庶,等待其继续言说。
“这第一策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