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快走吧阿姨,求你了!我就是个扶不上墙的烂泥,真的!
沈墨却仿佛没听到他内心的哀嚎,自顾自地说了下去,像是随口的学术探讨。
“其实荀子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与孔子‘生而知之’的观点颇有不同。你觉得,在当今社会,是天赋更重要,还是努力更关键?”
这个问题抛出来,连李老师都愣了一下。
这问题对高三学生来说,有点深了。
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在陈默身上,想看他怎么回答。
苏清雪更是屏住了呼吸。
陈默心里烦得要死。
OS:有完没完?还讨论起哲学了?我就是想睡个觉!天赋和努力?跟我有什么关系?我选择躺平!
他只想尽快结束这场对话,让沈墨离开。
于是,他凭借前世零星的记忆和强大的逻辑,给出了一个极其简短、甚至有点敷衍的回答。
“都重要,但环境选择和资源分配是基础前提。没有平台,天赋和努力都是空谈。”
他这话,其实有点偷换概念,把哲学问题拉到了现实层面,而且说得非常笼统。
目的就是堵住沈墨的嘴。
说完,他就低下头,摆明了不想再交流。
然而,这话听在沈墨耳朵里,却如同惊雷!
环境选择!资源分配!平台!
这哪里是一个高中生的见解?
这分明是触及到了学术研究和社会学的高阶思考!
虽然表述简洁,但内核极其深刻!
(有没有过“敷衍回答却被过度解读成‘有深度’”的社死时刻?比如老师问你对文章的理解,你随便说句“还行”,被解读成“领悟了深层含义”;朋友问你对电影的看法,你说“一般”,被夸“眼光独到”——当时是不是想大喊“我真没那么想”?)
沈墨的眼睛瞬间亮得吓人。
她更加确信,陈默之前的种种行为,绝对是在藏拙!
这孩子,不仅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从认出古籍年代推断),更有如此深邃的思辨能力!
天才!绝对是百年难遇的天才!
她强压住内心的激动,继续试探,换了个更具体的话题。
“说得很有见地。对了,同学,你上次在图书馆提到的关于地方志编撰和古地理沿革的思路,对我启发很大。我回去查证了一下,果然事半功倍。不知道你对《水经注》这类古代地理文献有没有涉猎?其中关于河流变迁的记载,往往能与地方志相互印证……”
陈默头皮发麻。
OS:还没完了!怎么又扯回图书馆了?还《水经注》?我看是《睡觉注》!
他实在受不了了,再这样下去没完没了。
他再次抬头,打断了沈墨的话,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耐烦。
“阿姨,我就是随便看了点杂书,瞎说的。”
“我要高考了,真没时间研究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