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这样,他就能“如愿以偿”地进入他“心仪”的普通大学(虽然加了分才够线),而不会因为分数过高被更顶尖的大学盯上。
OS:对,就这么办!虽然难度比考高分还大,但为了未来的安宁,值得!
接下来的日子,陈默进入了另一种形式的“备考”状态。
他不再完全躺平,而是拿起课本和历年真题,进行精密的反向计算。
研究各科分数分布,估算作文扣分点,规划选择题的错误率……
他学得比任何想考高分的同学都“刻苦”。
周磊看到陈默终于“认真”学习,感动得热泪盈眶。
“默哥!你终于要发力了!我就知道你不是池中之物!”
苏清雪和林暖暖也以为陈默被加分激励,开启了学霸模式,欣慰不己。
只有陈默自己知道,他是在进行一场多么逆天而行的操作。
(有没有过“反向努力”比“正向努力”还累的时刻?比如为了考到刚好够目标学校的分数,反复算“这道题不能对”“那道题要扣几分”,比专心备考还费脑子——怕多对一道就超分,怕少错一道就不够,每道题都要纠结半天,那种“戴着镣铐跳舞”的紧张,比单纯考高分还折磨人?)
高考,终于来临。
考场里,陈默心如止水,下笔如飞。
不是才思泉涌,而是在严格执行“扣分计划”。
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步骤太繁琐,放弃。
语文作文?继续中规中矩,确保基准分。
英语阅读理解?故意曲解作者意图,扣分。
理综实验题?原理表述故意留下瑕疵。
每一笔,都在为他的“躺平未来”添砖加瓦。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冷酷的会计师,在清算一笔名为“人生”的烂账。
(考试时“故意犯错”有多纠结?比如一道题明明会做,却要强迫自己写错误答案,下笔时手都在抖——怕写对了分数超了,又怕写错得太明显被老师看出异常,那种“明明能做好却要搞砸”的矛盾,是不是比不会做还难受?)
考试结束。
陈默自我感觉良好——指的是控分感觉良好。
OS:应该差不多……误差不会超过五分。稳了。
等待成绩的日子,他难得地放松下来,享受着暴风雨前的宁静。
成绩公布日。
查分热线被打爆。
陈默懒得打电话,等着周磊或者李老师通知。
果然,周磊的电话第一个冲进来,声音激动得变了调。
“默哥!出来了!分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