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大捷的喜悦,如同醇厚的美酒,让整个北直隶都沉浸在一种近乎狂欢的氛围之中。
然而,对于班师返回辽西的李睿而言,这场胜利,却给他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甜蜜的烦恼”。
——战利品,实在是太多了!
数万名八旗俘虏,数万匹缴获的战马,堆积如山的兵器、甲胄、皮毛这些足以让任何一个势力,都眼红不已的财富,此刻,却成了压在李睿后勤系统上的一座大山。
尤其是那数万名俘虏,每日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虽然辽西今年的土豆和玉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足以支撑。但李睿深知,坐吃山空,不是长久之计。
他必须尽快地,将这些“战利品”,转化为可以持续发展的资本。
“大人,”新成立的参谋部内,一名被李睿提拔起来的、精通算术的年轻幕僚,正指着沙盘,一脸凝重地汇报道,“根据我们的计算,要供养这批新增的人口和牲畜,我们目前最大的瓶颈,不是粮食而是盐!”
“辽西本地,虽然也产海盐,但质地粗劣,产量也有限,远不足以满足数十万军民的须求。我们必须,从南方大量地购入精盐。否则不出三个月,我们的军民,就会因为缺盐,而导致体力下降,甚至引发各种疾病!”
“另外,”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铁!我们虽然有高炉,但辽西本地的铁矿,品位不高,杂质极多。想要维持军械司的高速生产,我们同样需要,从山西、河北等地,购入更优质的铁矿石!”
盐、铁。
这两样,自古以来,便是朝廷严格管控的战略物资。
李睿知道,自己与那位“黄老爷”的合作,虽然已经达成。但远水救不了近火。
他需要一条能立刻将辽西的产出(粮食、武器、蝗虫干),与关内的资源(盐、铁)进行大规模交换的,高效运输线。
而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陆路和水路。
陆路成本高,运力小且不说沿途关卡的层层盘剥,光是那数千里的漫长道路,就足以让任何大规模的商业行为,都变得无利可图。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
“漕运。”
李睿的手指,在地图上,那条连接着南北的,金色的生命线——京杭大运河上,缓缓划过。
在真实的历史上,明代的漕运,早已是一个盘根错节、腐败丛生的庞大怪物。
漕运总督,各地的卫所,运河沿岸的官吏、牙行、船帮无数的利益集团,如同水蛭一般,附着在这条大动脉之上,疯狂地吸食着帝国的血液。
漕船夹带私货,官吏贪墨漕粮,军户疲于奔命,运河年久失种种弊病,早已积重难返。
李睿知道,自己想要染指这条“黄金水道”,无异于虎口夺食,必然会触动无数人的利益,引来疯狂的反扑。
但,他别无选择。
就在他为此事,感到有些棘手之时,一个意外的消息,却为他送来了一个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