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足以让朝廷焦头烂额的亡国之灾,到了李睿手里,竟然竟然变成了一门可以出口创汇的“特色产业”?!
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他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广场,又走到了村子的另一头。
那里,是村里的“公共服务区”。
他看到,一间挂着“保安堂”牌子的屋子里,一个年轻的“赤脚医生”,正在耐心地,为一个不小心划伤了手臂的孩子,用清澈的液体(酒精)清洗伤口,然后撒上白色的药粉,最后用干净的麻布,仔细地包扎好。整个过程,专业而又细致。
隔壁,是一间“合作社”。里面,货架上摆放着各种生活必须品,从油盐酱醋,到针头线脑,应有尽有。价格,都用清淅的木牌标注着,比他沿途所见的市价,便宜了至少三成。村民们,可以用工分,也可以用铜钱,在这里兑换自己需要的商品。
甚至,他还看到了一个“邮驿站”。村民们,可以将自己写的信,交给驿站的信使,由他们,免费地,传递到辽西境内的任何一个村庄或军营。
卫生、商业、通信
一个现代社会最基本的雏形,竟然以一种最原始,却又最有效的方式,出现在了这个偏远的边关村落里。
崇祯看得心神激荡,久久无语。
他不需要再去问任何人了。
眼前的一切,已经告诉了他答案。
李睿在这里创建的,不仅仅是一个能打仗的军事堡垒。
他正在创建的,是一个全新的社会!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被纳入了这个系统之中。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既是守护者,也是被守护者。他们有饭吃,有活干,有希望,更有尊严。
这,才是这片土地,能爆发出如此惊人活力的,根本原因!
“父父亲,”一直跟在他身后的朱媺娖,轻声开口,她的眼中,同样充满了震撼与感慨,“您现在相信女儿说的话了吗?”
崇祯缓缓地,转过身。
他看着女儿那张充满了希望的脸庞,又回头,看了看那个充满了勃勃生机的村庄。
许久,他才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那口气中,带着如释重负,带着欣慰,也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羡慕。
“走吧。”
他缓缓开口,声音里,没有了之前的焦急和冲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决断。
“去宁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