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明末边关将领 > 第76章 百废待兴辽西新貌(第1页)

第76章 百废待兴辽西新貌(第1页)

送走了曹正淳这尊“瘟神”,李睿知道,自己至少为辽西争取到了一段宝贵的、不受朝堂干扰的发展时间。

他没有丝毫的松懈,立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那场宏大的“辽西大开发”计划之中。

锦州抄来的巨额财富,如同最强劲的燃料,让这台庞大的建设机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轰然运转起来。

首先得到改变的,是那些新招募来的、数以万计的流民和贫苦军户。

营造司在李睿的亲自规划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他们利用新烧制出的水泥和红砖,在宁远至锦州之间的官道两侧,修建起了一座又一座崭新的、规划整齐的定居点。

这些定居点,被李睿命名为“民安村”。

每一个“民安村”,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建造。房屋不再是传统的土坯房,而是坚固耐用的砖瓦房,冬暖夏凉。村内,道路笔直,沟渠通畅,甚至还修建了公共的厕所和集中的垃圾处理点,极大地改善了卫生状况。

每个村子的中央,都建有一座集食堂、学堂和议事厅为一体的公共建筑。白天,孩子们在这里读书识字;晚上,这里则成为村民们集会、学习农业技术的地方。

当第一批流民,战战兢兢地搬进这些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豪宅”时,许多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场就跪了下来,朝着宁远卫的方向,磕头不止。

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座能遮风挡雨的房子,这是家,是根,是一个能让他们在这乱世之中,重新找回尊严和希望的地方。

安居,才能乐业。

解决了“住”的问题,李睿立刻开始着手解决“穿”和“医”的难题。

纺织司的规模,被扩大了数倍。李睿利用缴获的银两,从关内高价采购了大量的棉花和生丝。同时,他亲自指导工匠,制造出了结构更复杂、效率更高的脚踏式纺车和织布机。

无数心灵手巧的妇人,被组织起来,进入了纺织工场。她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足以养活家人的口粮和工钱。一匹匹结实耐用的棉布,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不仅满足了军队的须求,甚至开始有了富馀,可以平价出售给治下的百姓。

而在“医”的方面,李睿更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他以军械司的名义,成立了辽西第一个“保安堂”。

他将德高望重的张神医,请来担任堂主。又从民间,搜罗了数十名略通医术的郎中和药农,集中进行培训。

李睿亲自为他们编写了简单易懂的“赤脚医生手册”。手册上,没有深奥的阴阳五行理论,而是用最直白的语言和图画,介绍了常见病(如风寒、腹泻、外伤)的诊断方法、基础的卫生防疫知识(如勤洗手、喝开水、隔离病患),以及一些简单有效的中草药方。

他还利用化学研究所提纯出的酒精,制造出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消毒药水”。

“保安堂”不仅为军民提供免费的诊治,更重要的任务,是向每一个“民安村”,都派遣一名驻村的“赤脚医生”,负责本村的卫生防疫和基础医疗。

这个举动,在当时的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