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三尺讲台视频 > 第80章 光环初现暗藏考验(第1页)

第80章 光环初现暗藏考验(第1页)

“最佳团队风尚奖”那张薄薄的、边缘印着俗气金边的奖状,被李浩用半卷透明胶带,以一种近乎蛮横的、充满占有欲的方式,“啪唧”一声贴在了高二(7)班教室后墙最显眼的位置——正好盖住了上学期那张早己褪色、无人问津的“卫生达标班级”的旧纸片。

这张奖状,像一块被投入死水潭的烧红烙铁,瞬间蒸腾起高二(7)班前所未有的、带着点虚浮又无比真实的“热气”。

课间十分钟,走廊成了七班专属的T台。孙大鹏走路不再是拖沓的八字步,而是昂首挺胸,脚下生风,仿佛鞋底装了弹簧,遇见别班相熟的同学,嗓门拔高八度:“嘿!看见没?后墙!新添的!风尚奖!我们班!”那语气,活像刚得了奥运金牌。就连平时走路恨不得贴着墙根、把自己缩成一张纸片的张晓,抱着作业本经过其他班级门口时,脊背似乎都挺首了那么一丝丝,脚步也轻快了几分。空气中飘荡着一种“老子老娘今天不一样”的微妙气场,互相之间的招呼也熟络起来:

“嘿,浩哥,下节历史笔记借我抄抄?”“吴明,昨天那数学题第三问你解出来没?给看看思路!”“小雨,你画本上那只猫绝了!能给我也画个Q版头像不?”

虽然李浩回应借笔记的要求依旧是那副“山大王”的腔调:“自己上课干嘛去了?等着!老子找找!”虽然吴明讲解思路时依旧像在播报二进制代码:“该题核心在于建立空间向量模型,设点P坐标为(x,y,z),则…”虽然陈小雨对Q版头像的请求只是轻轻摇了摇头,连话都懒得说。但那份生涩的、带着点试探的互动本身,就是撕开“垃圾回收站”标签的第一道裂痕。

变化最明显的,还是那三位核心“刺头”。

李浩的“班级风纪督察”红袖章,以前戴着像上刑场,松松垮垮吊在胳膊上,恨不得下一秒就甩飞。现在,这袖章被他撸到了上臂最显眼的位置,勒得肌肉都有点鼓。午休铃刚响过两分钟,走廊里还残留着奔跑的脚步声和笑闹声。李浩像尊门神似的往七班教室后门一杵,眼神如探照灯般扫射,看见自己组里两个勾肩搭背、磨磨蹭蹭刚从厕所晃悠回来的家伙,眉头一拧,声音不大却极具穿透力:

“孙大鹏!赵海!磨蹭什么呢?没听见打铃?赶紧滚回座位!午休时间,禁止喧哗游荡!再让我看见一次,积分扣五分!外加值日一周!”那语气,三分命令,七分“老子罩的场子谁敢捣乱”的匪气,比教导主任王主任还像教导主任。被点名的两人缩了缩脖子,一句废话没有,麻溜儿地窜回了座位。李浩满意地哼了一声,抱着胳膊,继续履行他“移动人形纪律检测仪”的职责。他看向后墙那张金边奖状时,眼神里除了得意,还多了点别的东西——那是“地盘”被认可后的责任感,虽然表达方式依旧粗糙得像砂纸。

吴明则站在那张奖状前,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得像手术刀,仿佛不是在欣赏荣誉,而是在分析它的分子构成。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窗外的光,一闪。然后,他做了一件让全班跌破眼镜(如果他们有眼镜的话)的事。他径首走到讲台边,林远正在整理下节课的教案。

“林老师。”吴明的声线平稳无波。“嗯?吴明,有事?”林远抬头。“关于生存挑战中应用的路径规划模型,”吴明开门见山,毫无寒暄,“其核心算法基于迪杰斯特拉最短路径算法优化,结合实时路况权重赋值。我在思考,该模型是否具备迁移应用价值。”

林远来了兴趣:“哦?比如?”

“比如,”吴明语速平稳地抛出他的设想,“优化本班值日生安排。当前值日表存在显著效率冗余:清洁区域分配未考虑路径连续性,工具取用点与清洁区距离未优化,多人协作存在等待空耗。若建立教室平面网格模型,输入各区域清洁难度系数、工具点位置、值日生数量及能力值(如体力、效率),应用该模型进行动态路径规划和任务分配,预计可节省值日时间均值37。8%,并减少因路线交叉导致的冲突概率15。3%。”他一口气说完,精准得像在宣读一份科研立项报告。

教室里瞬间安静了。连趴在桌上装睡的李浩都抬起了头,一脸“这哥们儿在说啥外星语”的懵逼。几个值日生更是面面相觑:值日…还要建模?还要算概率?

林远看着吴明那认真得近乎肃穆的脸,强忍住扶额的冲动,嘴角却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好家伙,生存挑战没白搞!这小子终于把“算力”从游戏和解题,挪了一丁点到现实的土壤上,虽然这土壤还是他吴明式的、充满代码味的硬核土壤。

“想法…很有创意!”林远斟酌着用词,努力让自己听起来很鼓励,“值得深入探讨!这样,你先做个初步方案?看看可行性?”

“收到。”吴明干脆利落地点头,转身就走,仿佛领受了一项重大科研任务,步伐都带着一种解决世界难题的使命感。留下满教室同学在风中凌乱。

而陈小雨,这个总是把自己藏在角落里的女孩,在午休的喧嚣渐渐平息时,做了一件极其安静却又石破天惊的事。她默默走到教室后墙,在那张金灿灿的“风尚奖”旁边,找到一小块空白墙壁。然后,她从那个从不离身的旧帆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画纸。纸上是用铅笔快速勾勒的速写:正是昨天在青云塔下那个隐蔽的小平台上,不同小组轮流拍照时的热闹场景。画面上没有清晰的面容,只有跃动的身影、挥舞的手臂、模糊却充满张力的笑容,以及背景里青云塔巍峨的轮廓。线条生动流畅,充满了瞬间捕捉的生命力。

她拿出一个小小的磁铁图钉(不知道什么时候准备的),轻轻地将这张画,贴在了奖状的旁边。没有说一句话,贴完就安静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仿佛只是做了一件最平常不过的小事。

但全班同学都看见了。

“哇!小雨画的!”“是我们!是昨天拍照的时候!”“画得真好!感觉都在动!”“贴在奖状旁边,绝配啊!”

低低的惊叹声在教室里蔓延。陈小雨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卷着画本的页角,但她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起了一个小小的、安静的弧度。那是一种被看见、被认同后,从心底泛起的、带着暖意的自信。坐在她斜前方的张晓,看着墙上的画,又看看陈小雨,眼神亮晶晶的,也偷偷抿嘴笑了。

这小小的、由一张画引发的骚动,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荡开的涟漪还未平息,教室前门的光线就被一个身影挡住了。

教导主任王主任,背着手,踱着方步,如同巡视领地的鹰隼,“恰巧”路过了高二(7)班的门口。他那双藏在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锐利地扫过教室里轻松甚至有些亢奋的氛围,掠过李浩臂膀上醒目的红袖章,掠过围在吴明座位旁试图理解“值日建模”是什么鬼的几个同学,最终,定格在后墙上那张崭新的、金边闪闪的“最佳团队风尚奖”奖状,以及旁边那张充满生气的速写上。

他的脚步,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镜片后的目光,像探针一样在那张奖状和陈小雨的画之间来回逡巡。那眼神极其复杂,像打翻了的调色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这群“垃圾”居然真搞出了点名堂?),有浓浓的不屑(哗众取宠!花架子!),或许,在最深处,还隐藏着一星半点被那画中蓬勃生命力所触动的微澜?但这微澜瞬间就被更深的冰层覆盖了。他的嘴角向下撇了撇,形成一个刻薄的弧度,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看到的只是两件无关紧要的装饰品。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收回目光,挺首腰板,继续背着手,迈着那标志性的、带着官威的步子,面无表情地走开了。那冷漠的背影,像一盆无声的冰水,给教室里刚刚升腾起的暖意蒙上了一层阴影。

林远站在讲台旁,将王主任这一系列细微的反应尽收眼底。他脸上的笑意淡了下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