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在担心文化课?”林远走到她身边,轻声问。
陈小雨点了点头,小声道:“林老师,我怕我到时候专业课过了,文化课拖后腿……我妈最近又开始念叨了。”
“别怕,”林远安慰道,“你的专业课能力,从你艺术节能拿奖就可见一斑。现在要做的,不是焦虑,而是把文化课的提升,也当成一幅画来完成。你看,语文的古诗词是意境,历史的脉络是构图,政治的论述是逻辑线条……用你理解艺术的方式去理解它们。而且,我们还有时间,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把你的‘短板’色彩补上去!”
他帮她分析了近幾年目标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文化课录取线,制定了最后阶段文化课冲刺的微调计划,重点夯实基础,争取多拿分。“你的画笔能描绘未来,同样也能写下通往未来的答案。”
“职业畅想”班会:十年后的你
面对全班普遍的迷茫,林远知道,零敲碎打的指导不够,需要来一次集体的“认知升维”。于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十年后的我”职业畅想会,隆重登场。
没有试卷,没有习题,只有一块白板和每个人发到的一张彩纸。
“同学们!”林远站在讲台前,声音洪亮,“今天,我们暂时把分数、排名、志愿表都丢到一边!我们来玩个游戏,叫做‘穿越’!”
底下一阵骚动,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
“规则很简单: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十年后的今天,你在哪里?在做什么?你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你是什么模样?什么心情?然后,把你能想到的,用关键词或者简笔画,写在这张彩纸上。”
起初学生们有些羞涩,但在林远的鼓励和轻松的音乐背景下,渐渐进入了状态。
十分钟后,分享开始。
李浩第一个举手,站起来,有点不好意思但又带着憧憬:“我……我可能在一支职业篮球队当教练,或者开了个很大的篮球训练营,带着一帮小孩打球!嗯……生活嘛,肯定还在打球,每天都充满激情!关键词:球场、汗水、冠军!”
吴明推了推眼镜,冷静地说:“十年后,我应该在一家顶尖的科技公司,或者自己带领一个团队,研发能改变人们生活的AI产品。生活是充实的,有挑战性的。关键词:代码、算法、创新。”
陈小雨声音轻柔却坚定:“我希望能在自己的画室里创作,或者为喜欢的游戏、动画设计角色和场景。生活是自由的,充满想象力的。关键词:画笔、色彩、梦想。”
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
“我想当医生,救死扶伤!”
“我想周游世界,当个旅游博主!”
“我想做个甜点师,开一家温暖的蛋糕店!”
“我……我想像林老师一样,当个老师?”
……
白板上渐渐写满了各种职业和生活方式:工程师、作家、企业家、建筑师、音乐人、心理咨询师、甚至还有“宠物殡葬师”(这位同学的解释是“给生命最后的温暖”)……
林远看着这些五花八门、充满生命力的畅想,欣慰地笑了。
“看到了吗?”他指着白板,“未来的可能性,比你们想象的要多得多!高考、大学,不是终点,而是你们通往这些丰富多彩未来的其中一条‘传送门’!填报志愿,就是选择你最初想要登陆的‘新手村’和想要尝试的‘职业方向’。”
他接着引入了科学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MBTI性格测试链接,让学生们课后完成。“这些工具就像游戏里的‘角色创建指引’,能帮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天赋和倾向,减少选错‘职业’的概率。”
最后,他总结道:
“分数,决定了你能买哪张‘门票’,能进入哪个级别的‘副本’。
但热爱和适合,才决定了你在这个‘副本’里能玩多久,能爆出多少极品装备,能获得多少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感。
所以,在你们纠结于具体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不妨回头看看今天写下的这些关键词。你选择的,应该是一条能让你无限接近那个‘十年后的自己’的道路。”
班会结束,学生们拿着那张写满自己“畅想”的彩纸,眼神中的迷茫似乎消散了一些,多了一种对未来的具象化思考和选择的责任感。志愿的迷雾依然存在,但林远己经为他们点亮了一盏名为“自我探索”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在分数的现实与理想的星空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