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继续道:“你看啊,三岁到六岁的小屁孩,送去‘幼学府’,干嘛!玩!顺便学点礼貌,认几个数,唱唱歌跳跳舞,开发一下智力!”
“六岁到十二岁,进‘小学府’。给老子老老实实读书识字,学算术,顺便搞点体育锻炼!”
“十二岁到十五岁,进‘中学府’。学问要加深,西书五经可以读,但更要学实用的!算数要更厉害,还要懂点地理历史,知道咱们国家多大,以前发生过啥事!”
“十五岁到十八岁,进‘高学府’。这时候就要分方向了,有的专门研究学问,准备考科举当官;有的就去学手艺,工匠、农学、医术啥的,有一技之长!”
“等到十八岁,学问也差不多了,就可以正式参加科举考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有本事的当官,没本事的学门手艺去干活!总之,不能像现在这样,一堆人识不了几个大字,眼瞎一样!”
刘宇一口气说完,拿起茶杯咕咚咕咚灌了好几口,差点呛到。
蔡文姬下意识地想上前,又忍住了。
整个客厅鸦雀无声。
蔡邕彻底惊呆了,手里的茶杯差点掉地上。
这……这计划……太惊世骇俗了!
太……太完美了!
从启蒙到成才,层层递进,覆盖所有孩童,还是免费!
这简首是……圣人之举啊!
一旦成功,大汉何愁不兴!
蔡邕站起来,因为激动,身体都在微微颤抖。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着刘宇,竟然深深地鞠了一躬:“丞相……丞相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请受蔡邕一拜!老夫……老夫之前对丞相多有误解,实在……实在是惭愧!”
刘宇被这大礼搞得有点不好意思,赶紧扶住他:“哎哎,蔡大家你这是干啥!快起来快起来!这都是本相应该做的!为人民服务嘛!”
旁边的蔡文姬看着刘宇的眼神也彻底变了。
原本觉得他只是个运气好,会打仗的粗鄙武夫,没想到竟有如此胸怀和远见!
能想出这等普惠天下的教育大计!
看着刘宇扶起父亲时的侧脸,蔡文姬感觉自己的心跳有点快。
郭嘉在一旁适时助攻:“主公此策,可谓开天辟地!若能推行天下,必使我大汉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江山永固啊!嘉,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宇得意地扬了扬下巴,觉得火候差不多了,该上硬菜了!
他对郭嘉使了个眼色。
郭嘉立刻从怀里掏出那本书,恭敬地递给刘宇。
刘宇拿着书,对蔡邕说:“本相闲暇之时,也喜欢瞎琢磨几句诗词,顺便写了点东西,你是大家,给看看,入不入流!”
蔡邕恭敬地接过书,缓缓翻开书页。
第一页,一行狂放不羁的字映入眼帘:《将进酒》·刘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蔡邕的手猛地一抖,这首诗,他见过,是文姬从幽州带回来的那首。
此刻,再看,亦是震惊无比。
蔡邕颤抖着往下翻。
《行路难》·刘宇……“长风破浪会有时,首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