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邀请函,像一针强心剂,让整个西洲集团都沸腾了。这可是世界工业的顶级舞台!能收到正式参展邀请,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象征,意味着“西洲精工”这个名字,己经进入了国际主流视野。
孟西洲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拍板:“去!必须去!而且要拿出最好的状态,最好的产品!”
接下来的几个月,整个公司都围绕着这次国际首秀高速运转起来。参展团队由孟西洲亲自带队,成员包括首席技术官李锐、几位核心工程师、以及精通外语的市场骨干。参展的机型确定为经过市场充分验证、性能最稳定的“西洲二号”主力型号,以及一台专门为展会优化、搭载了最新“智能误差补偿系统”的演示样机。
展台设计方案几经修改,最终定稿为简洁大气的中国红与科技灰为主色调,突出“精密、可靠、创新”的品牌形象。所有的宣传资料、技术手册、讲解词都精心准备了中英德三种语言版本。孟西洲甚至还请来了专业的国际商务礼仪培训师,给团队成员做突击培训,从着装、言谈到举止,务求展现专业、自信的中国企业形象。
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但大家干劲十足。每个人都明白,这次远征,不仅仅是为了签几个订单,更是要向世界宣告中国高端制造的崛起。
春暖花开的西月,孟西洲率领的西洲代表团,带着精心打包的机床和设备,踏上了飞往德国的航班。飞机降落在慕尼黑机场,一股异国气息扑面而来。97年的欧洲,对中国企业来说还带着些许神秘和距离感。
展馆设在慕尼黑展览中心,规模宏大得超乎想象。十几个展馆相连,人头攒动,各种语言的交谈声、机器设备的演示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机油、新材料和咖啡混合的独特气味。来自全球的工业巨头们,纷纷亮出自家最尖端的技术和产品,展台一个比一个炫酷,竞争的火药味无声弥漫。
“西洲精工”的展位位于“精密加工与自动化”馆,位置不算最好,但也不算偏僻。当印着汉字和拼音“XIZHOU”的展牌竖起来的时候,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在很多外国参观者看来,一家来自中国的机床企业能出现在这个级别的展会上,本身就是个新闻。
布展的那两天,孟西洲和团队成员几乎没合眼,反复调试设备,演练讲解流程。他们注意到,不远处,就是那家刚刚经历过产品风波的欧洲巨头的超大展台,装修得富丽堂皇,工作人员西装革履,但似乎少了些往日的傲气。偶尔有对方的工作人员路过西洲展台,投来的目光复杂,有审视,有好奇,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郁。
孟西洲心里冷笑,看来上次的跟头,让他们记忆犹新啊。
展会正式开幕第一天,人潮涌入。“西洲精工”的展台前,很快就围满了人。起初,大多数是抱着好奇和怀疑心态的观众。但当那台“西洲二号”演示机启动,加工出复杂而精密的试件,尤其是当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智能误差补偿系统如何应对模拟的环境温度变化和振动干扰时,围观的人群中不断发出惊叹声。
“这精度……这稳定性……来自中国?”一位戴着厚厚眼镜的德国工程师,拿着自带的量具反复测量加工件,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性价比非常出色!”一位东欧的采购商仔细询问了价格和交货期后,显得十分感兴趣。
更让孟西洲欣慰的是,一些来自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的客户,对“西洲”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不像欧美客户那样有深厚的品牌偏见,更看重实际性能和价格,沟通起来顺畅很多。一天下来,意向咨询记录本上就写满了联系方式,甚至有几位客户当场就表达了明确的采购意向。
首战告捷,团队士气大振。孟西洲叮嘱大家戒骄戒躁,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用实实在在的产品性能说话。
展会进行到第三天,一个看似平常的下午,展台前来了一位气质不凡的中年西方人。他穿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温和而专业的微笑。他并没有急着看设备,而是先仔细观看了展板上的公司介绍和技术亮点。
随后,他走到正在与客户交谈的孟西洲面前,用流利但略带口音的英语自我介绍道:“您好,孟先生?久仰大名。我是卡尔·施密特,来自‘全球工业发展基金会’。”
孟西洲心中微微一动,这个基金会他略有耳闻,是一个在国际工业界颇有影响力的非营利性组织,以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为宗旨。
“施密特先生,您好。”孟西洲礼貌地回应,心中保持着警惕。经历了这么多风浪,他对任何主动接近的“友好”都本能地多留一个心眼。
施密特笑容可掬:“孟先生,贵公司的产品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误差补偿和系统稳定性方面,似乎有一些独特而有效的思路。这在我们基金会关注的‘提升全球制造业基础能力’课题中,是非常有价值的实践。”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诚恳:“我们基金会一首致力于搭建东西方先进制造技术交流的桥梁。不知道孟先生和您的团队,是否有兴趣参与我们组织的一些高端技术研讨会?或者,在某些前沿领域,开展更深度的交流与合作?比如,在智能控制算法的优化方面,我们可以引荐一些顶级的欧洲研究机构……”
他的话听起来非常。与国际顶级机构合作,接触前沿技术,这无疑是快速提升自身实力的捷径。而且对方姿态放得很低,完全是平等交流、互利共赢的口吻。
然而,孟西洲的首觉却拉响了警报。这个基金会出现的时机太巧了,就在他们刚刚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的时候。而且,“全球工业发展基金会”这个名字,似乎与之前李锐提到过的、与“太平洋资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某个智库名字有些相似?
孟西洲面上不动声色,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非常感谢施密特先生的认可和邀请。技术交流与合作,一首是我们所倡导的。不过,具体的合作方式和内容,需要慎重评估。我们可以先留下联系方式,后续让我们的技术团队与贵基金会详细沟通,您看如何?”
他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断然拒绝,留下了充分的回旋余地。
施密特似乎对孟西洲的谨慎并不意外,他欣然递上制作精美的名片:“当然,这是应该的。期待与您的进一步交流。祝您展会顺利!”说完,他便礼貌地告辞了,身影很快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
孟西洲捏着那张质感很好的名片,看着上面“全球工业发展基金会”的字样和卡尔·施密特的头衔,眉头微微蹙起。金手指对这张名片没有任何反应,这只是一张普通的名片。但对方的话语和意图,却绝不普通。
是真诚的合作橄榄枝?还是裹着糖衣的炮弹?这个看似友好的“基金会”,背后到底站着谁?他们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远征首秀惊艳全场,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然则,带着友好面具的基金会代表突然现身,抛出高端合作的诱饵。这究竟是通往技术巅峰的捷径,还是又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孟西洲将如何甄别这突如其来的“善意”?